-高山湖泊。位於中央山脈北段主脊安東軍山北方約2公里、能高—安東軍棱線西坡,南投縣仁愛鄉境內,緊鄰花蓮縣萬榮鄉。海拔高度2,850公尺,外形橢圓,宛如一面平躺在山谷之間的明鏡,呈南北走向,最大長度約150公尺,最大寬度約90公尺,流域面積約4.8平方公里,湖泊面積約1公頃。屯鹿池附近并無明顯的溪流入水口,湖水因漫地流與地下水的補充而終年豐沛充盈,即使在夏季也不會乾涸。與白石池、-池齊名,是能高山—安東軍山縱走棱線上著名的高山草原湖泊,有「安東軍天池」之稱。
最早可能發現於1919年能高—安東軍山首登完成的年代。早年是野生動物(如梅花鹿、水鹿)的活動領域,因而得名。關於屯鹿池的成因,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曾有學者認為從能高山南峰至安東軍山這一段地勢平坦、綠草如茵的棱線,原本是一處準平原面;後來受到造山運動、地殼隆起的作用,形成一連串3,000公尺以上的平坦山棱,稱為最高隆起準平原面,這些高山湖泊就是當初準平原面上的凹地,因蓄集雨水形成湖泊。由於高山湖泊的成因眾多,例如地質構造、構造活動、冰河作用或隕石撞擊等,確實成因仍待探究。
中文關鍵字:高山湖泊 , 安東軍山 , 能高山
英文關鍵字Alpine Lake , Antonjun Mountain , Nengao Mountain
參考資料
上河文化編著。2000。《綠色長城˙湖泊記事》。臺北:上河文化。陳鎮東、王冰潔。1997。《-的湖泊與水庫》。臺北:渤海堂。林煙庭。1996。《-高山湖泊導游2》。「國民旅游登山叢書」2。臺北:國民旅游。林朝棨。1957。《-地形》。臺北:-省文獻委員會。吳永華。2002。〈-高山湖泊發現小史〉。《宜蘭文獻-》,58:85-106。 何立德、王鑫編。2002。《-的湖泊》。「-地理百科」11。臺北: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