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蛇窯是傳統燒陶窯爐的一種,其外觀成長條型,長者達百余公尺,大多建於山坡地,遠望有如一條噴火巨龍。大陸官方稱之為「龍窯」,民間不敢僭越,自稱為小龍,也就是「蛇窯」。「蛇窯」以生產缸、甕、缽等陶器為主,所以又有「磁窯」、「石回窯」之稱。
蛇窯的窯頭通常挖低,以增加坡度,有利熱對流。窯頭設有「觀火眼」、「投柴口」,下方為通風口。「火膛」與「窯室」連接。窯室是擺放壞體的地方,中間沒有間隔,宛如一條隧道。窯身的兩側各設一排投柴口,俗稱「窗仔孔」;窗仔孔的設計即是用來將火膛的溫度逐漸延伸到後段,以增加產量,「窯門」通常設於窯室中段,供產品裝窯、出窯之用。「煙囟」是整個窯爐最高的部分,以一道蜂窩墻和窯室分開,蜂窩狀的排煙孔,用來調節抽氣,是蛇窯燒制技術的一道機關;俗稱「天子壁」。
座落於竹南鎮公館里的「竹南蛇窯」,乃是林添福老陶師1972年所創建;當年他帶領九名師傅,加上一頭牛,花了九天的時間建造這條二十三公尺長的蛇窯,以生產花盆為主。創立初期,正值臺灣社會日漸富裕繁榮,養蘭化、種盆景是當時民眾的流行生活。陶盆的市場需求量大,蛇窯一個月連連趕工燒制三窯,產業欣欣向榮。
然而,好景不常,塑膠和水泥花盆興起後,取代了陶盆需求。1983年,工廠歇業,林添福父子摸索出一條陶藝創作的新方向,轉型開發新的手工藝陶;陶制桌椅組搭配造形獨具的茶壺、茶盤,引起許多人爭相購買。「蛇窯家族」由第一代創辦人林添福領軍,第二代窯主林瑞華、鄧淑慧夫婦,與大師兄李碧勳、任翔云、曾淑玲徒弟等組成。亦師亦友的「蛇窯家族」老、中、青三代在傳統陶藝薪傳的天地里,彼此交流,更發揮獨特風格!
1994年「臺灣省陶藝學會」在此舉辦「重燃古窯柴燒活動」,自此更名為「竹南蛇窯」;多年來致力於柴燒陶藝創作、陶瓷文化研究及傳統陶技藝薪傳。2001年獲選為全國歷史建筑百景;2002年11月26日登錄為歷史建筑、并選定「貓頭鷹」作為家族吉祥物;2004年整建,成為「古窯生態博物館」示范點;陶制看板,濃濃的陶味,帶我們走進陶藝世界。
【竹南蛇窯文化工作室】
◎地址:苗栗縣竹南鎮公館里七鄰大埔頂七號
◎開放時間:周六、日開放參觀(團體參觀、教學課程預約;周一至周五為工作室創作時間,請勿打擾。)
◎電話:037-623057
◎傳真::037-633611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