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白K金:為白色貴金屬合金,由黃金(Au),添加鈀(Pd)、銀(Ag)、合銅(Cu)等調配組合而成的似白色合金。白K金具有良好的反射性,不易失去光澤,硬度高、較不易磨損,為主要用來鑲崁寶石首飾的白色金屬。白K金的成色標準和黃K金的計算方法相同,18K是以黃金75%,鈀12%,銀13%調配而成,熔點為1200℃左右;14K是以黃金60%,鈀15%,銀25%調配而成,熔點為1100℃左右。另有金、鈀合金,顏色近似鉑金,臺灣早期也有以此代替鉑金而使用的情形。當黃金80%、鈀20%時,其合金強度、硬度、韌度均與18K白金特性相似,加工性極佳,熔點為1380℃。正統的白K金成色是14K,除了含有14/24K的黃金成份外,另外還有銀和鈀金等,因此色澤會較黃K金色白,但是本體仍會略帶微黃色,再加以電鍍整理。而一般所謂的18白K金,則是以18黃K金外表電鍍處理,因此當白K金飾品因磨戴損而露出微黃色時,不要以為是受騙上當,而黃金的含量較高18/24K,自然色澤上會比較偏金黃。
時下流行的「玫瑰金」或「灰金」有兩種處理,一種是以一般K金電鍍以處理顏色,一種則是改變K金合金的成份。在K金配方中加入紅銅、鎂、鎳等會造成色變的貴金屬,為求色度更明顯,其純金成份一般還低於六成,但視各家的配方而定。由於色澤泛紅彩,珠寶商美其名為「玫瑰金」,除了引用花卉的優雅色澤外,更巧取玫瑰象徵愛情之隱意,純粹是行銷宣傳術語。調配特殊色澤之K金飾品,如果黃金的使用成份越高,成本自然越高,因此K金若經回收再制,除非其制造及回收為同一商家,否則會因各商家的金屬配方不同,而造成金屬品質上的些微降低。「玫瑰金」之稱的K金配方,中包含紅銅、鎂、鎳等金屬,為求色度變化更明顯,其純金成份可能低於六成,合金比重下降,調配不當容易導致金屬密度不足,容易造成細微縫孔,在經電鍍處理過程浸泡於電解液,細縫容易殘留酸液,不易洗潔,時間久了偶爾會看到黑斑污點呈現於表層,且難以清除。「玫瑰金」的K金調配穩定度不均,雖然金屬色變有其特色賣點,仍不受珠寶工藝家青睞。補充說明:白金(Platinum),K黃金(Yellow Gold),K白金(White Gold)。
中文關鍵字:玫瑰金 , 白金
英文關鍵字White Gold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