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泉州府惠安縣洛陽橋附近,在清末出現蘇陽水一族的陶藝匠師,1920年代來臺,與柯訓、洪坤福競藝。北港朝天宮因1895年(光緒21年)乙未割臺時受到火災波及,1908年大事重修,鳩工庀材,徵聘良匠,柯訓帶其徒洪坤福自廈門來臺灣,洪坤福自此展開在臺的藝師生涯。
洪坤福完成朝天宮木作工程後,又繼續承作彰化員林媽祖廟,但1917年北上承作臺北大龍峒保安宮、1919年承作艋舺龍山寺才大放異彩,名聞全臺。保安宮系左右對場之作,洪坤福作東邊,陳大廷作西邊,大殿內墻的龍虎垛則全出自洪坤福之手。完工時論者判定洪坤福做得較多較豐富,而獲得賞金。兩年後承作艋舺龍山寺時,全場皆由洪坤福包作。如今在龍山寺後殿左右門尚可見洪氏作品。
龍山寺完成之後,洪坤福收了多位徒弟,包括陳天乞、張添發、姚自來、陳專友與江清露等,由於盡得洪氏真傳,又各自開創自己特色,匠界尊稱為陶藝師五虎將。洪坤福的作品,交趾勝於剪黏,人們依臺灣話發音,稱他為「尫仔福」。所作文武戲出人物,姿態極為生動,頭部比例略大,而腿部較細小,用色豐富,目前尚可在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臺北保安宮及龍山寺見其真蹟。是影響20世紀臺灣寺廟建筑陶藝裝飾技術最深遠的匠師,除交趾陶作品為數甚多外,授徒多人且分布南北,擴展其影響力。
中文關鍵字:交趾陶 , 北港朝天宮 , 臺北龍山寺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