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下肢水腫注意事項有哪些
水腫患者應遵醫囑給予低鹽飲食,少吃香腸、臘肉和罐頭食品。平時容易上火者,可以多吃些清熱利水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赤小豆等;平時怕冷、手足冰涼者,可以多吃些補中益氣的溫陽食物,如大棗、牛羊肉等。輕度水腫者建議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活動,以不感到疲勞為度。居住環境應避免潮濕陰冷。此外,中藥熏洗也可通暢經脈、消除水腫,建議由醫師辨證選方。
2、下肢水腫吃什么
在飲食上,下肢水腫患者首先是要保證總能量的攝入,少吃多餐,每天吃5-6餐。食物以高能量高蛋白食物為主,增加含蛋白質豐富的蛋、肉、魚、奶、堅果、豆類等食物。如果同時伴有貧血,則肉類以紅肉為主,紅肉每天50一100克,同時每天增加1-2個雞蛋,200-400毫升全脂牛奶。間餐可攝入堅果、酸奶、牛肉于等。
3、下肢水腫怎么辦
3.1、對于心源性水腫應主要以強心、利尿及擴血管等內科治療為主。其中強心藥常用地高辛、毛花苷C,前者作為長期維持用藥,后者作為臨時用藥。利尿劑有呋塞米及保鉀利尿劑等,以減輕心臟前負荷。擴血管類藥物有硝酸甘油及硝普鈉等,以減輕心臟前、后負荷等。目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可以應用于早期心力衰竭的患者,因為它可以逆轉心肌變性。
3.2、對于腎源性水腫。主要以利尿、降壓及補充白蛋白等內科治療為主。
3.3、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的黏液性水腫,主要以甲狀腺素及補充白蛋白為主。
3.4、低蛋白性水腫,以補充白蛋白等對癥治療為主。
事實上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下肢水腫的情形,當有下肢水腫時,首先應自我撿查的是水腫只出現一側或兩側,如果只有一側肢體發生水腫,那么因腎臟功能不全所造成的機率就相當低了,因為即是腎臟功能不好,其所產生的尿液無法適當排出,造成水份滯留在體內,其影響多為兩側性的,不會選擇性的只使左側或右側的下肢水腫。
當肝臟不好時,也會有下肢水腫,例如肝硬化的病人常見的臨床表征就是黃臉、大肚子、下肢也水腫,之所以黃臉是因為膽汁滯留,血中膽黃素增加,故而沉積在臉上、皮膚或鞏膜上,而肝臟失去功能時,同時也喪失制造白蛋白的能力,白蛋白是維持血管內、外壓力的重要因素,當它缺乏時,血管內的水份便往管外去,組織內的水也向組織間跑,于是水腫便形成了,不論是腹內(腹水),下肢也會有水腫形成。
腿腳浮腫:體內增加太多水分排不出去時,就是浮腫。體重增加的同時,會出現眼皮浮腫、腳踝或小腿浮腫。腳的浮腫若是由心臟病所引起的,最好能早期發現,以指尖朝骨的方向壓脛骨30秒,若無浮腫,就會回復原狀;若有凹陷,則可證實是浮腫。此外,若感覺鞋子很緊,也有可能是浮腫的訊號之一。
下肢淺靜脈曲張:絕大多數是大隱靜脈曲張(少數為小隱靜脈曲張或大小隱靜脈曲張都曲張),臨床上極為常見,全球約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患有此類疾病,發病常與遺傳因素有關,并且長期站立和重體力勞動可以成為誘因。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肢尤其在小腿,淺靜脈隆起,擴張彎曲,甚至卷曲成團,酸脹,乏力,久站后出現足部浮腫,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膚常有褐色色素沉著和濕疹。如時間過長或治療不當均可導致下肢水腫,局部組織缺氧,引起皮膚角化、脫屑,輕微外傷即可導致愈合不良,遷延為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俗稱“老爛腿”。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