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小木作」最重要的是鑿花雕刻,他的工作步驟是:設計>粗坯>細坯>修飾,
1.設計--由小作師傅根據大作師傅給的尺寸加以發揮設計。
2.粗坯--是以斧頭、線鋸等將外型粗略鑿出。
3.細坯--以細鑿子精雕各部分。
4.修飾--更精細的修飾外形,直到滿意。
一般說來小木作采取的雕刻方式有三種基本類型:
1.圓雕:也稱六面雕,如坐斗、雀替,呈實體狀。
2.透雕:也稱漏雕,如花心、身堵,呈鏤空狀。
3.浮雕:凸顯主題,如裙板、壁堵,呈不漏明單面雕狀。
為了使木雕層次有較多的變化,還會應用「內枝外葉」的雕法,也就是利用厚圓的木料,由外往內雕出不同的層次,好像是多層的葉片覆蓋在枝上。采用這種技法,會使得這些裝飾構件,具有立體感與層次感。
通常制作完成的小木作還繪圖上漆料,加上彩繪或貼金箔,讓作品更精美。而雕刻的題材通常是花鳥人物、吉祥動物、神話故事等,像四季花草、百鳥朝鳳、魑虎、龍鳳、封神榜、三國演義的故事等都常被當作雕刻的題材。
臺灣早期的建筑里的木雕依匠師的不同,可分為閩南、廣東兩派,閩南派又分為漳泉兩派,講究華麗流暢,代表作有鹿港龍山寺(泉州)及臺北林安泰宅(漳州);廣東派講究濃密厚實,以及拙氣感,代表的有臺南三山國王廟及新莊廣福宮等。
臺灣杰出的小木作師傅有:
陳應彬先生--陳應彬本人擅長大木工程,也精通小木刻花,就臺灣寺廟建筑史來說,其主持的大木作工程,占有重要的影響地位,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弟子在小木坐上有杰出表現。
黃龜理先生--第一屆民族藝師,是陳應彬的弟子,參與北部各廟宇的修建,萬華龍山寺有黃龜理的許多精彩作品。
李松林先生--他是第一屆民族藝師,獲頒薪傳獎,李松林參與的鹿港龍山寺的重修工作,木刻工作,遍布知名的寺廟與宅第。
施鎮洋先生--是第七屆木雕薪傳獎得主他原先和父親施坤玉學大木作,後轉作小木作,與父親施坤玉同時雕刻鎮瀾宮神龕,堪稱代表作。
小木作是最能夠展現小作師傅才華的部位,多是集中在「員光」、「神龕」、「獅座」、「吊筒」和「雀替」等處,請細細欣賞。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