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西方先哲曾說過:“做妻子的要愛自己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愛妻子,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做父母的要愛護兒女。”這些話看似老生常談,卻都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原則。當然,在這個原則之下,還應該講究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大家應有“角色互補”的概念。比如丈夫應該體諒妻子,這里不存在什么面子的問題;而妻子也應學會對丈夫放手,這是聰明女人的做法。須知,當一個人因深深地愛著對方而不作無謂的計較時,對方也就會更樂意精心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這些小道理中包含著大學問。 用“心”來“經營”家庭:幸福的家庭不是憑空而來的,這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應當安排出彼此溝通的時間,使夫妻間能夠敞開心扉、訴說衷腸、共度美好時光。為達到此目的,有必要考慮制訂一些“家規”,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家中的“儀式行為”,如全家人盡可能在一起吃晚餐;家庭成員中如有人過生日應盡量到齊;每天有固定的“圓桌”時間,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吃水果,聊聊天。這些由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并參與的“家庭儀式”,可以使家庭氛圍更加濃厚,使人真正體驗到天倫之樂。 培養良好的情緒:培養良好的情緒,目的不是不許家人發脾氣、鬧情緒,而是要讓每個人學會在何時哭,何時笑,如何哭,如何笑。擁有幸福家庭的人通常活得很輕松,可是卻不放肆;誰都可以發泄情緒,卻不能淪為“情緒化”,因為極端的“情緒化”很容易造成人身攻擊。如果家庭中出現了矛盾,大家可以坐下來討論,不妨讓一個人先講3分鐘,然后另一個人再講。若是其中一方情緒正處于激動狀態,應待稍微冷靜后再談,以免在“火頭”上彼此惡語相加。 避免過分糾纏“對、錯”問題:每個人因成長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價值觀、消費觀也不同,在此不必過分糾纏誰對、誰錯,要學會適當地協調、讓步。夫妻在溝通此類問題時應表示:“我了解你的想法,但我有另外的想法。”要冷靜地事先制訂出各種開支預算,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訣竅
讓人幸福的10條秘訣:
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度不同,他們從不問“為什么”,而是問“為的是什么”,他們不會在“生活為什么對我如此不公平”的問題上做過長時間的糾纏,而是努力去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貪圖安逸:幸福的人總是離開讓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環境,幸福有時是離開了安逸生活才會積累出的感覺,從來不求改變的人自然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也就難感受到幸福。 感受友情:廣交朋友并不一定帶來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誼才能讓你感到幸福,友誼所衍生的歸屬感和團結精神讓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實,幸福的人幾乎都擁有團結人的天才。 勤奮工作:專注于某一項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內特有的一種荷爾蒙的分泌,它能讓人處于一種愉悅的狀態。研究者發現,工作能發掘人的潛能,讓人感到被需要和責任,這給予人充實感。 降低負面影響:少接受些有關災難、謀殺或其他的負面消息,這樣,無形中就保持了對世界的一份美好樂觀的態度 生活的理想:幸福的人總是不斷地為自己樹立一些目標,通常我們會重視短期目標而輕視長期目標,而長期目標的實現更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標寫下來,讓自己清楚地知道為什么而活。 給自己動力:通常人們只有通過快樂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輕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從恐懼和憤怒中獲得動力,他們不會因困難而感到沮喪。 規律的生活:幸福的人從不把生活弄得一團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條理清晰的,這有助于保持輕松的生活態度,他們會將一切收拾得有條不紊,整齊而有序的生活讓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滿足和快樂。 珍惜時間:幸福的人很少體會到被時間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另外,專注還能使身體提高預防疾病的能力,因為,每三十分鐘大腦會有意識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環境,檢查呼吸系統的狀況以及身體各器官的活動。 心懷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之處,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所以,他們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為對生活的這份感激,所以他們才感到幸福。
友情提示喋喋不休是毀滅愛情的最終武器。 不要羞于樣對方知道他對于你的重要性,給予對方真誠的愛和尊重。 事實上幾支玫瑰就可以使你的妻子獲得最簡單的快樂。不要等到她因為家務的勞累住院以后再送花吧! 女人對于自己的生日以及各種紀念日都極其敏感,這或許也是出于一種女性的神秘,所以她的生日或是其他什么重要的日子給她一個驚喜。 婚姻就是一連串的瑣事組成的,而你如果忽略了這一事實,你就會給你自己的家庭生活帶來災難,所以要記住重視看來微小的事情。 我們只能在這個世界上活一次,所以,如果能夠做什么好事,或者幫助別人對別人表示善意的話,現在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