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發生礦難前,如何提前幫助礦工保護自己
分類: 公共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5
閱讀 :301
資源保障是一個國家能發展更強的關鍵,擁有這些資源的國家也要善于運用資源強大自身。礦石在礦工的辛勤勞作下成為了有用的資源,礦的內部結構復雜,礦工作業的同時也要記好各種逃生知識。 1.井下避災的基本原則 (1)積極搶救。災害事故發生后,處于災區內以及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場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投入現場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起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2)安全撤離。當受災現場不具備事故搶救的條件,或可能危及人員的安全時,應由在場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根據預防災害計劃中規定的撤退路線和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盡量選擇安全條件最好、距離最短的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域。(3)妥善避災。如無法撤退 (通路冒頂阻塞、 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時間內不能到達安全地點等) 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或就近地點快速建筑的臨時避難硐室,妥善避災,等待礦山救護隊的援救。2.在災區避災的行動準則 (1)選擇適宜的避災地點。應迅速進入預先構筑好的避難硐室或其它安全地點暫時躲避(2)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千萬不可過分地悲觀和憂慮,更不能急躁盲動,冒險亂闖。(3)加強安全防護。要密切注視事故的發展和避災地點及其附近的煙氣、風流、頂板、水情、溫度的變化。當發現危及人員安全情況時,應就地取材構筑安全防護設施。以前我國十分重視重工業,正是礦業與其他資源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幫助。礦不僅提高了我國經濟建設,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條件。我國工農運輸都離不開礦,礦井的礦工保護工作都做的十分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