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產地和分布】
主要產于四川省的內江市和內江縣,而以內江市東興鎮一帶為中心產區,歷史上曾稱“東鄉豬”。建國以來,內江豬數量發展很快。
【外形特征】
內江豬原產于四川省內江縣,屬西南型豬種,全身被毛黑色,體形較大,體軀寬而深,前軀尤為發達。頭短寬多皺褶,耳大下垂,頸中等長,胸寬而深,背腰寬廣,腹大下垂,臀寬而平,四肢堅實。內江豬可分為早熟種飼養12個月體重可達125千克,中熟種飼養12個月體重可達150千克-180千克,晚熟種飼養2年體重可長到250千克。母豬繁殖力較強,每胎產仔10-20頭。初生重0。78千克,2月齡斷奶重13千克,肥育豬7月齡體重可達90千克,屠宰率68%左右。成年公豬體重175千克,母豬179千克。
對炎熱、寒冷和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區均能適應。以此豬為父本與其他地方豬雜交,雜種后代日增重提高15%~20%。以杜洛克豬等為父本,雜種后裔的胴體瘦肉率增加,皮膚變薄,日增重也明顯提高。
【繁殖性能】
據切片觀察,30日齡小公豬睪丸的曲精細管出現初級精母細胞,45日齡時出現次級精母細胞。小公豬54日齡時有爬跨行為,62日齡時在睪丸和附睪涂片中發現成熟精子。農村的公豬一般5~6月齡、國營農牧場的7~8月齡時初次配種。在農村,公睹利用年限短,一般之歲前即行淘汰;在國營農牧場,多利用3~5年。
母豬于113(74~166)日齡時初次發情。農村的母豬一般6月齡、國營農牧場的8~ 10月齡時初次配種。母豬利用年限較長,最適繁殖期為2~7歲。
母豬泌乳力較強。平均日泌乳(3頭)3.33公斤;60天總泌乳量,初產為145.4公斤,經產力186.8公斤。
【肥育性能】
農村傳統習慣采用“吊架子”方式飼養肥育豬,皆喜養大豬。出槽肥育豬體重多在 150公斤左右,間有200公斤以上者,肥育時間長達1.5~2年。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受收購價格影響,肥豬體重多為75~85公斤。據對農村12頭肥育豬調查,仔豬體重從10.27公斤增至79.54公斤,需309天,日增重224克,屠宰率68.18%, 花板油比例6.31%,肉、脂、皮和骨分別占洞體重的47.19%、27.4%、15.75%和9.65%。
肥育豬適宜屠宰體重隨營養水平和飼養方式不同而有區別,大致以90~100 公斤為宜。據試驗,在日糧中的消化能和消化粗蛋白全肥育期平均為5.60兆卡和244 克的較好營養水平下,體重達90公斤時的日增重562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4公斤,胭體中肌肉和脂肪比例分別為38.2%和38.7%。90公斤以后增重速度仍然較高,體重達120公斤時的口增重為587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7公斤, 胭體中肌肉和脂肪的比例分別為32.8%和46.9%。隨著屠宰體重的增加,體脂肪的沉積和每單位增重耗料亦有所增加。
【適應性】
內江豬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忍受力強,對逆境有良好的適應性。據各地引種觀察,在我國炎熱的南方或寒冷的北方,在沿海或海拔4 千米以上的高原都能正常繁殖和生長。
內江豬有適應性強和雜交配合力好等特點,是我國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區開展豬雜種優勢利用的良好親本之一,但存在屠宰率較低,皮較厚等缺點。
下一篇:金錢鯊資料介紹 金錢鯊照片 金錢鯊圖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Herding Dogs(牧羊犬)簡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