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下需要進行盲降
分類: 出行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24
閱讀 :379
盲降的目的是在低能見度著陸時,提供與“正常”運行條件下等效的安全水平,從而大大提高飛行正常性。那么,哪些情況下需要進行盲降呢?盲降的作用在天氣惡劣、能見度低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它可以在飛行員肉眼難以發現跑道或標志時,給飛機提供一個可靠的進近著陸通道,以便讓飛行員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從而安全著陸。根據盲降的精密度,盲降給飛機提供的進近著陸標準不一樣,因此盲降可分為Ⅰ、Ⅱ、Ⅲ類標準。Ⅰ類盲降在前方能見度不低于800m的條件下或跑道視程不小于550米,以高的進場成功概率,能將飛機引導至60m的決斷高度(中指點標上空)。Ⅱ類盲降在前方能見度不低于400m的條件下或跑道視程不小于350米,以高的進場成功概率,能將飛機引導至30m的決斷高度(內指點標上空)。Ⅲ類盲降Ⅲa類設施的性能:沒有決斷高度限制,在跑道視距不小于200m的條件下,著陸的最后階段憑外界目視參考,引導飛機至跑道表面.因此又叫“看著著陸”(see to land)。Ⅲb類設施的性能:沒有決斷高度限制和不依賴外界目視參考,一直到跑道表面,并在跑道視距50m的條件下,憑外界目視參考滑行,因此又叫“看著滑行”(see taxi)。Ⅲc類設施的性能:無決斷高度限制,不依靠外界目視參考,能沿著跑道表面著陸和滑行。云彩到地面的高度小于60米,能見度在800米以下能實現飛機起降的,為一類盲降;當云彩到地面的高度小于30米、能見度在400米以下能實現起降的為二類盲降;肉眼看不見任何東西,完全依靠儀器自動導航就能實現飛機起降的,為三類盲降中的最高等級。最后,友情提示,盲降系統由成熟的技術系統與操作程序組成,并最終在飛機儀表盤上顯示出一條可供降落的精確路線,并通過飛行員的操作達成平穩安全降落。首都機場是國內第一家擁有二類盲降跑道的機場,實施二類盲降應該是從1994年開始。在上世紀90年代末,國內陸續有了上海、成都、西安、烏魯木齊開始實施低能見度運行,到現在,國內很多機場都已經具備二類盲降運行能力。盲降是安全的,2012年首都機場就啟動過很多次二類盲降,只要機組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安全是有保障的。 以上飛機出行安全小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接下來,小編要介紹的內容是哪些氣象環境會影響航班飛行,歡迎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