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1. 我覺得知乎從全局上并不需要對這類用戶有什么措施。現行的排序機制已經起到了很好的降噪作用(唯一需要優化的就是營救被淹沒在低質量回答里的那些優質新答案)。一些看似低質量的答案得到高票往往是有原因的,比如說問題就低質量。我認為任何活躍用戶都是知乎需要的,不能不讓人說話。一個?只讀?的社區是不可能有多強的黏性的。2. 應該有黑名單功能,讓用戶可以自行選擇?隱藏?某些用戶的言論。但從理想上我認為這個機制的開和關應該非常便捷,并且在每一級頁面都可以設置。選擇屏蔽一個人必定會有損失,所以知乎應該建議每一個用戶慎用這個功能。話又說回來,如果一個人平常生活中寬容度就低,動不動就拉黑一個人,那也是個人自由。3. 對極個別非常惡劣的用戶,知乎應該介入。但對這個措施也應該非常謹慎,輕易不能使用。答案 2:
我就是這樣的用戶,沒什么不好意思承認的。低質量的我是這樣認為的:(1)有些問題沒有答案,或者很少會出現答案,所以我去回答,一些太熱的或者專業方向的問題,我一般是不作答的。(2)高質量的內容和用戶,不可能隨時隨地出現,再說怎么定義高質量也是一個問題。(3)低質量的我,在回答之前也去搜索,查找,不是完全憑自己感覺說的。再說,有些問題不太可能出現高質量回答。當然,我也希望出現很多很多高質量內容和用戶。答案 3:
我理解的知乎是一個基于真實身份由問答方式產生優質內容的社交社區。也許活躍用戶對于內容的貢獻教小,但是對于營造社交氛圍必不可少。一個氛圍良好的社區應該是意見領袖、熱心的活躍用戶、-都能和諧共處,這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鏈,不能捧殺其中任何一個。張亮提到的問題是否可以這樣來看:如何對待低質量的回答?我認為應該依靠優選機制:知友有過這方面的討論,比如加重意見領袖的贊成反對的權重,讓好壞的答案更易浮現或下沉。如何對待活躍用戶?我認為活躍用戶也應該是積極-選擇的用戶,沒有他們的積極行動,知乎好的答案可能會有些寂寞,而且這部分人對于社交氛圍的營造有重要意義,所以就讓他們在知乎繼續蓬勃生長吧。補充:剛剛看了@經雷的答案,我同意,知乎不需要去考慮這個問題,高和低的標準是個人的,所以知乎提供途徑讓用戶自行選擇。答案 4:
我對在我之前回答的經雷、張正雄、屈默默、CindySSS、尚進,全部投了贊成票。別誤解,我不是隨意的。如此投贊成票,我還是第一次。這些回答,都體現了對知乎網的愛護,并有可供參考的有價值的意見。畢竟現在的知乎,已經不僅屬于知乎團隊,更屬于大家。 包括梁海的評論:「意見領袖」這個說法真是越來越讓人覺得不舒服了……,我亦有同感。探討,永遠是平等的。 好像是正雄邀請我回答這一問題,剛才一點,點沒了,應該是正雄吧?看了各位所答,我無可以超越的具體意見。但對經雷回答中的第二條,我希望能慎之用慎,主要是擔心情緒化的舉動、未經謹慎思考的舉動,會造成誤傷。 原則上我認為,是有發言質量過低的現象,但沒有質量過低的用戶(除非有心搗亂)。上午,我贊成了@Zzyzxd就達芬奇睡眠法一題的回答,并在與他的互相評論中,說了下面一番話,和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關聯性,改了一個錯字,一個誤用字的字,放在下面,供參考。 有理有據,可視為有一定的道理一定的憑據,并不意味著絕對正確,所以探求真知并不容易。但對讀者來說,他至少有了參考價值,有了提示價值,有了促進思考的價值。這是我頂的類型之一。 現在上知乎網的人增加了,我相信,每一個上知乎網的人,在自己想得比較多、知道得比較多的領域,都有自己的高點,能提出好問題,有理有據地回答問題。所謂牛人,也有自己的洼地和盲區。我說不上有什么高點,但盲區、洼地甚多。 有知友說,知乎網應該造福于互聯網。以現在知乎網團聚的人和氛圍來看,這個造福的取向,應該是通往思想高地、智慧高地、知識高地,這個高地,不應該是一座,而應該是多座。 我期待所有上知乎網的人,都把自己的高點展示出來,只要認真就行。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沒有豐富性,就無以形成多個高地。 這也是知乎網的當務之急。 沒有贊成票或者贊成票少,并不絕對等于就不正確。只要認真回答了,至少表明有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就是這么認識這個問題的。 這本來就是“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的題中應有之義。你可以不贊成,但如有興趣,從中卻正好可以找出一個好問題。答案 5:
我只想請問,什么樣的答案叫高質量的,神馬樣的答案叫低質量的?例如我這樣的回答,是高是低?如果純瞎搗蛋那種,人民會讓它沉沒的,真心對待問題都應當被尊重答案 6:
限制用戶每周能夠提問的數量,把答案質量和能夠提的問題數量掛鉤。每次答案被點向下箭頭或沒有幫助,就減少一個能提問的機會。減到零后,減少能回答的次數(或一段時間內禁止回答)。答案 7:
其實問題中所謂“知乎上發言質量過低的活躍用戶”,我想多數是喜歡經常發一些有娛樂色彩言論的用戶,這之所以成為問題被用戶提出來,主要原因是這些言論出現在比較認真的問題和回答中間,打擾到想看認真提問和回答的用戶,但其實真正可怕的是某一頁面上給人驚喜的答案幾乎沒有,而多數是平庸或娛樂性的回答。我總在想(不代表團隊立場),知乎也許不應有黑名單功能,因為那樣似乎是一種“有罪推定”,傳遞這樣的信號不好,實際上知乎也不會搞“清洗”,最多是善意的提醒,溝通(當然除去完全不愿意跟我們溝通的用戶)。但“知乎推薦”應該作為一個功能更早提供出來,作為一種積極引導。實際上推薦可以走的路還很遠,能做事情也非常多,特別是有了社區關系之后。其實我想法更傾向于在推薦能力建立起來之后,再根據未來用戶在新系統之上的需求,提供自助式選擇信息的工具,因為這類型的需求會更加細分化和個性化,我想這部分需求應該是比較晚一點的。總之,我的使用體會是,判斷并點“沒幫助”一個不好的信息容易,但等待一個高質量令人驚喜的回答出現其實對社區的要求更高,而且早期用戶會因為后者的存在而對沒價值內容視而不見。答案 8:
這個問題只能靠突出高質量的答案來解決了。同一個用戶在不同的領域的回答可能有高有低,你不能根據他低質量的回答就直接否決這個用戶。答案 9:
還是得做一套推薦高質量問題的權重比對,讓用戶自己取消關注。答案 10:
要清洗了么,這事只能機制來促成,任何人的處理都會引起反對,我就反對答案 11:
我覺得知乎上面的用戶還是三教九流都有吧?像我就是一個還沒畢業的學生,每個人的眼界認識都不一樣,對待問題的態度和看法也不可能一樣,如果因為用戶的發言質量低就KICK OUT或者怎么辦,那我感覺知乎還是做不起來的,因為畢竟還是非精英占大多數……不過還好知乎有個-功能,這讓我們這些有時候不知道說什么的人可以贊同別人的意見。對于那種-帖的行為……我不知道怎么評價……答案 12:
做產品,都難走出一個困境,就是你到底是要做一個你想做的產品,還是用戶想用的產品。這兩者之間的聯系是,有質量的產品用戶才想用。區別是,你想做一個你想做的產品,那么你判斷價值的標準就是你自己認為是否有價值。如果你想做用戶想用的產品,那么你的標準會變成:對用戶有價值。這里面就有一個原則:不要替你的用戶做決定。我用了兩天知乎,現在還不知道問題都是誰提出來的,如果是用戶提出來的,那么應該鼓勵用戶去自己為回答做分類。比如我提問,有人來回答,哪些回答質量高,哪些低,除了大家-以外,由我自己來決定。一個人的回答質量高低都被記錄在案,質量高的給予獎勵,如此這般,質量低下的回答,就慢慢會變少。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知乎必須提高提問的質量。我能看到知乎的團隊非常想沉淀高質量的用戶,想打造高質量的用戶群體,但是通過你們來控制用戶的言論,控制用戶的行為,對你的用戶區別對待,用有色眼鏡來看你的用戶,是一定失敗的。有個笑話是說一個人請客,說了句:該來的還沒來,。。。客人走了一半,主人又說了一句,不該走的走了,沒走的也走了。這不是笑話。答案 13:
總之我看了這個問題后就很自覺地不敢回答任何問題了。下一篇:電腦上怎么打單書名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高校有沒有設置新媒體這樣的專業?都有哪些課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