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電子產品介紹,簡述其功能優勢及市場發展形勢
分類: 百科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15
閱讀 :339
很多讀者都會好奇少數派的編輯們到底平時都「裝了啥」。我們希望通過「編輯部的新玩意」介紹編輯部成員們最近在用的新奇產品,讓他們自己來談談這些新玩意的使用體驗究竟如何。 如果你通過文中的參考鏈接購買商品,我們將獲得返利。返利收入將幫助少數派持續產出優質內容。 @吃派的水獺 :iPad(第八代) 入手渠道:蘇寧易購 參考價格:128GB ¥2949(店鋪 ¥50 優惠) 反正都是愛奇藝,為什么不買便宜的那個? 本獺已經很久沒長時間擁有過 iPad 了,上一次經常用大概還是 2013 年的 iPad mini 2,不過自 iPadOS 更新之后,總想躍躍欲試,整一臺來干點什么。而最近的產品線更新給了個好機會,新款 Air 的確很心動,但 ¥4799 起的價格還是讓我覺得有點打擾,我的思路干脆變成了:「反正也不知道拿來干什么,不如買個便宜的。這樣就算日常拿來追劇、看漫畫也完全不覺得可惜。」于是,我就在首發前一日購入了這臺沒有任何后綴,真正的 iPad。考慮到系統本身就有 10GB,選了 128GB 的版本。 「慷慨」配送了官方 20W 充電頭+C to L 線纜 iPad(第八代)外觀設計無任何變化,來自第三方的貼膜 / 保護套都可以完美兼容。最大的變化還是這顆 A12 仿生芯片,恰好我也一直正在用同芯片的 iPhone XR,也算是達成了某種體驗一致。盡管不是全貼合,但這款 10.2 英寸的視網膜顯示屏效果實在是太棒了(你也可以當我是太久沒仔細看過 iPad 屏幕了),色彩鮮艷細膩,亮度 500 nits,這依舊是你熟悉的 Apple LCD。 真香,指牛腩 搭配著羅技 K380 鍵盤用了幾天,我覺得在辦公體驗上,iPadOS 統一性給人的感覺還是太差了,同一個操作在不同應用里可能是兩個略微相似但不同的快捷鍵,每一個新應用都需要長按 command 來記憶學習有點痛苦。所以我認為 iPad 最佳的場景還是數字內容消費,每次午飯的 Netflix 時間,睡前的漫畫時間,都是我覺得它最實用的時候,「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并不是一句貶義,這恰恰說明了對于大部分人,「看點什么」依舊是你能從這塊屏幕獲得的最大快感。更酷的是,即使你比我有更高的追求,想要開始探索藝術創作 / 移動辦公的可能性,還是可以隨時購買官方的 Pencil 或者智能鍵盤,獲得與 Pro 機型近似的、不妥協的 iPadOS 體驗。 @張奕源Nick :寶工(Pro’sKit)NT-309-C 非接觸式感應電筆 入手渠道:京東自購 參考價格:35 元 參考鏈接:點此 電筆本應該是家庭常備的五金工具,但我此前一直比較重視用電規范,電器、充電頭之類也都買品質比較貴好的,所以就暫時沒買電筆。最近家里連續買了三個貓用飲水機,雖然我刻意挑選了有三項插頭的產品,理論上不會有感應電的問題,但出于以防萬一的考慮,我還是想買個電筆親自上手測一測。挑來挑去,我選擇了這款寶工的非接觸式電筆。 選這款電筆的原因之一是它好看。相比傳統的——長得像螺絲刀一樣的——電筆,這款非接觸式電筆外觀上就帥了很多,頭部采用透明設計,內置了 LED 燈用于顯示電感應狀態,還附有小燈泡,用于照明;整個身體也方方正正,一眼看上去就有「這玩意兒必是高端工具」感覺。 非接觸式電筆用起來也很好玩。和螺絲刀電筆不同,你不需要把電筆頭部插入插座或需要測量的電線之類,只需要將電筆靠近需要測量處,電筆就會指示電強度,并發出頻率不同的「滴滴」聲。經過我的實際測試,電筆的敏感度非常高,除了直接通電的插座之外,鼠標、iPad、USB 充電 hub 甚至外接顯示器的 Type-C 線頭等都有明確反饋,還順便幫我發現了一處 iPad 上從未發現過的感應電點(手摸上去都沒感覺),這樣的能力也讓我在用它測貓咪飲水機時非常放心,不怎么擔心出現「其實有感應電,但電筆測不出來」的情況。 電筆上的刻度會提示當前感應電強度,報警聲頻率也會提升 和螺絲刀電筆相比,非接觸式電筆的絕對精度沒有那么高。對于專業電工而言,他們需要在測量時準確知道某個線頭、某跟線的通電情況,但非接觸式電筆只要靠近電源就會發出提示,不能精確到極精確或細微的程度。不過對于家庭查驗用電隱患來說,這款電筆「靠近就報警」的方式反而讓使用體驗更為輕松自然,懷疑哪里漏電時無需接觸,把電筆靠上去晃一晃就知道結果,效率很高。 @會飛的三羊店長 :歐姆龍電子體溫計 MC-246 入手渠道:藥店(外賣平臺同時有售) 參考價格:48 元 即便是深圳的初秋,在海邊看三十道閃電也會發燒。 然后發現由于距離上一次發燒的時間太久,家里那支有些年頭的水銀溫度計真的找不到了,因為同時還要備下退燒藥,遂往藥店。 新時代新氣象,市面上主流的體溫計已經變成了電子式,不再使用古老的水銀探測,而是采用熱敏電阻(來自說明書)。電子體溫計的使用實在方便不少,不用瞇縫著眼學習讀數,也不用嘗試怎么把水銀條甩下去,更不用擔心如果壓斷了它會有生命危險了。只要保證初始的讀數是 37 攝氏度就可以開始測量,等測量完畢后它自己會「嘀」,再取下讀數即可。 體溫計在剛打開時還會顯示上一次測量的數字,不用另外記錄體溫,也可以了解自己的體溫變化趨勢,而不用問——誒上午是多少來著? 不過電子體溫計始終還有不那么準的缺點,和同時購買的另一支水銀溫度計之間還有 0.2 度的溫差,再和公司的紅外溫度計對比依然有溫差,弄得我每次測完看到絕對值都半信半疑。不過這個問題只是絕對值不可靠的問題,如果能了解到自己的正常體溫區間,也不會影響對「是否有熱度」 的判斷。 @Clyde :「拉面說」拉面系列 入手渠道:盒馬 參考價格:8.95 元(折后,原價 17.9 元) 作為「懶人速食」系列,「拉面說」的拉面系列定價并不親民,無論什么口味統一 17.9 元的定價誰第一眼看見都會稍微猶豫一下。 但趕上盒馬促銷第二件免單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趁著這樣的機會,我一口氣屯了 8 袋、4 種口味的「拉面說」拉面,想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好說的。 結果還算滿意。 相比常見(一般也更便宜)方便面食,這個系列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有料」。從配料上來看,除了各種配菜、湯底、醬料,番茄豚骨和豚骨叉燒拉面里的叉燒肉片、辣辣牛肚里的牛肚、金湯肥牛里的肥牛,都是實實在在包含在內的。豚骨叉燒的味道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我至今還在思考如何用生活食材進行「復制」;從拉面本身來看,每種口味搭配的拉面都有 120g,比下館子時常點的「二兩」小面分量稍微多一點,食量正常的話應該不會出現不管飽的情況——另外,你也可以像我一樣自己「加料」。 這里就涉及到實際烹飪體驗了。沒錯,「拉面說」的拉面是需要我們自己動手處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實際食用體驗又要比方便面這類產品麻煩一點。好在整個過程不超過 10 分鐘,如果不是忙到完全沒空起身的情況還是能夠應付,不管哪種口味,煮制過程也都一樣:將配料倒進碗里,鍋中燒水到快要沸騰的時候將拉面下鍋,沸水 3~5 分鐘左右即可起鍋,實際時間取決于你對面條的口感要求,另外注意防止撲鍋(煮過面的應該都懂)。 為了實際風味,兩周吃完 8 包的我也分享兩個小技巧: 可以在水剛剛沸騰的時候盛出 350ml 左右的沸水,倒入碗中熱熱配料和湯底 配料有蔥花的口味可以在拉面出鍋、承好、攪拌均勻之后撒上,效果更好 可以試著在煮面過程中涮點蔬菜用于佐餐 最后是技術總結,回顧了一下整個體驗過程,我認為「拉面說」系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物有所值的,雖然 17.9 元的實際定價比一般觀念中方便速食/面食的定價高出一個檔位,但無論從配料、分量還是味道上來說,「拉面說」拉面的價格和「內容」都比較接近線下面館堂食的體驗——如果能抓住機會 8.95 元打折購入自然更好。 @老麥 :米家隨手吸塵器 入手渠道:小米商城 價格:眾籌 199 眾籌價,再減 50 這個產品整體做工相當不錯,小米系的一貫風格,原計劃是想隨車使用,比如要接待朋友時,臨時清理清理地毯。但實際上,這個小身材和電池續航,不足以支撐車內的大范圍清潔,畢竟高吸模式下,只能堅持不到十分鐘,類似這種軟地毯,低速模式有點吸不動。所以車內場景并沒有太多實用價值,尤其是官方還特別提醒,不要長期放在車內,特別是高溫天氣。 所以家里桌面的場景還是比較合適的,吸吸鍵盤,桌面的零食殘渣,都沒有問題。桌面都有充電器,可以隨時補電,方便下次使用。大顆殘渣清理起來比較容易,打開鎖扣倒掉即可,但一些毛發和細塵,還是要徹底拆開,手動清理才行,因此還會比較適合單人的小房間使用。 當然,既然買了就不能浪費,最后我還是找了一個好用的場景,給小小麥剪完頭發,用來吸碎發,倒是非常好用。感覺用來當個清潔教具,幫助小朋友整理房間還不錯,畢竟一百多塊錢的精密電子產品,要啥自行車。 @頑皮跳跳燈 :小米立式無線充插座 當代數碼愛好者的桌面布置一定少不了兩樣東西:插線板和無線充,畢竟兩者都是電之來源。這款小米立式無線充插座就想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立式無線充的兩側帶有兩組新國標組合插孔,上面有三個 USB-A 的充電口,可惜沒有 c 口。它基本滿足了我同時充電腦、iPad、Apple Watch 以及手機的需求了,上面的 USB 接口還會多出來兩個,需要時可以給相機充電。 圖片來自小米官方 因此,當小米淘寶店開始預售這款產品的時候,即將開始宿舍生活的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一款自帶插線板的立式無線充電器,一站式解決我的所有充電需求。¥129 的價格也不算貴,于是我當即決定下單。 可是當我真的搬進了宿舍,開始布置桌面,問題就出現了。它就是個理線噩夢。 第一版亂七八糟的桌面 它單獨存在的時候還好,但是當插上各種各樣的充電頭和充電線之后,它就變成了一個「科學怪人」一樣的存在。各種線從它的四面八方伸出來,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把多余的部分塞到桌子旁邊的縫隙里,但是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它們又會自己彈出來,把我本來就不大的桌面弄的亂七八糟。于是第二天我就跑去小米之家買了一個普通的插線板,它就又變回了一個正常的立式無線充,只有 Apple Watch 還連著它充電。 如果單獨從一個插線板或者一個無線充的角度來看待它,這都是一款還不錯的產品,參數不錯(無線最高功率 10W,iPhone 用戶表示滿足),做工比較用心(綠色指示燈在充電時常亮,但在房間關燈后光線不刺眼)……畢竟它好像就是小米的魔方插座和立式無線充的結合體。可問題就在于它把本來不屬于桌面的插座搬到了桌面上,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煩。 因此,除非你百分之百確認它符合你的使用場景,否則還是老老實實的把插線板和無線充分開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