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確有這種現象,所謂隔代親現象,本質上或者說更多地是老對小的情感依戀。 首要的原因是爺爺奶奶輩自己來日不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最下一代身上延續,是生的愿望表達。 其次還有以下原因:隨著變老,智力和心理會童稚化,和最下一代有更多的接近性;對兒女的控制力減弱,共同語言也減少,對晚輩愛的表達在孫子輩身上較易實現,所謂含飴弄孫是也;孫子輩在得到爺爺奶奶的愛撫后,對爺爺奶奶的親昵,會安撫爺爺奶奶的寂寞。 最老的和最小的,正在消失的和正在新生的,這是家庭成員中的兩個極端,如有更高壽的上輩在,道理相同,有互補的因素,但問題的主要方面在老一代。 我曾觀察過,盡管老年人常在嘴上抱怨,說孫子調皮,帶起累人,煩死了,孩子的父母忙,只好代為照料,其實,如孩子的父母真要把孫子帶走了,他們常會極度難受,甚至精神崩潰。 孩子在幼年時,有一個認同環境的成長階段,這是一種包括動物在內出于生存需要都有的階段,誰和他親,就認誰。所以這種親,也會表現為對爺爺奶奶親。 隔代親是客觀存在。但如長期由爺爺帶孫子,負作用會大于正作用。例如,一個男孩子,如果長期不和父親在一起,會缺乏陽剛之氣,畢竟爺爺已到晚年,陽剛衰減,隨著以接受和認同社會的成長階段,孩子將進入以培育獨立意識為主的階段,身上所缺的陽剛之氣,作為男性最重要的素質的缺損,終身都可能難以彌補。此外,父母一代的文化,更接近社會進步的一面,有利于兒女在耳濡目染中成長,更好地融入社會。 既要承認隔代親,在家庭中處理好各方面的情感需求,但還要理性對待,妥善處理,以利孩子的成長。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對幼子的撫育,幾乎沒有至少在我的知識范圍范圍內沒有發現這種現象,在這個領域里,撫育的一個重要職能是保護,而父母輩身強力壯,才有條件肩負這一職能。所以也幾乎可以說,這是人類獨有的現象。答案 2:
補充一點,隔代親的產生從側面反映出父母的部分失職,往往是由于父母要求過于嚴苛缺乏人性關懷,溝通方式簡單粗暴,使得子女和爺爺奶奶輩之間產生過度依賴和補償心理,形成惡性循環。答案 3:
因為父母有養孩子的義務和責任,而祖父母沒有。有點像一個是職業,一個是興趣愛好!答案 4:
隔代親究其心理有多個原因: 一:年輕人相對老年人,年輕人要更期待未來,會把成人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老人更關心的不是將來,而是當下孩子的“高興”,因此老年人受不了孩子受到除了溫柔以外的別的方式對待。說白了,就是把孩子當玩具。 二:不是出自自己體內,因此對她沒有把握度。而如果出自自己體內,會大概感受到我對待他到哪個度為宜,這里頭年輕人要相對于老年-膽。因為對于自己,孩子是自己的,對于老人,孩子是別人的。 三:不會有哪個孩子不喜歡別人對自己寵愛,自己犯錯不被批評的。 這就是為什么老年人年輕時候有可能嚴格對待孩子,而老了會寵孩子的原因。而孩子喜歡爺爺奶奶。 但是!我認為隔代親的現象最大的根源是:孩子小時候不是父母帶大而是老人。這才是癥結!!!!!!!!! 本人觀察過,凡是小孩由自己母親所帶并且帶的很好(這兩個條件必須具備,母親自己帶但是沒帶好或者看上去孩子帶的不錯但是不是出自自己手都不能算)那么這個孩子無論何時,最親都是帶自己的母親。就算來了爺爺奶奶,就算爺爺奶奶有多寵愛,他最親依然是媽媽!!!!!!根本不需要去擔心孩子對爺爺奶奶親過自己。不信信你們可以再去觀察一下。為什么? 一:自己把孩子帶好,通常對孩子具有權威性,同時也是愛的源泉。不要以為一個孩子狀態特別好,你看到一個媽媽對她做錯事情進行嚴厲指責,這個孩子就會不愛她的媽媽。相反,溺愛使孩子持寵生嬌,不把你當人看就把你當庇護傘而已。很多被爺爺奶奶寵壞的孩子,平時對爺爺奶奶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在自己的行為受到爸爸媽媽指責的時候跑去求庇護。不愛使孩子新生仇恨和自卑,如果帶她的人根本讓她感受不到對方的愛意,那么這個孩子必將對待他的脾氣暴躁,或者是孤僻。因此如果你見到一個孩子狀態特別陽光,不膽小,敢于維護自己權益(是弱勢下敢于維護而不是只會維護),那他必定是受到適度的愛。所以別因為一個狀態特別好的孩子受到-批評就擔心會破壞二人感情,因為狀態好必定是媽媽平日很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你可能沒看到,而孩子不耍賴,愿意溝通和接受批評是因為教育者具有權威信。 二:現在很多老人比父母親很大原因是: 1:本該帶孩子的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到孩子足夠的愛,所以相對于父母老人要更加熟悉。 2:父母沒有對應給到適度的批評,可能過分粗暴。如果一個孩子的記憶力只有父母兇的樣子而沒有愛的樣子,那你讓她如何去親近? 三:不自己帶孩子,對孩子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你頂多依賴老人的經驗告訴你你的孩子是怎樣的,而不是自己的智慧慢慢摸索。當你不了解孩子的時候,又談何親近呢?當你的孩子出現狀況你卻不能及時正確的應對,你的孩子會信任這個眼前人嗎?沒有信任感談何親近呢?所以你看到周遭都是失控的孩子,父母束手無策,要不訓斥要不順著孩子的意思構成溺愛行為,這兩個極端都不會造成親密的,不是嗎? 想預防隔代親的方法很簡單: 一:至少在上幼兒園之前自己帶孩子,不要讓老人或者保姆帶。建立你和孩子的親密關系。 二:動腦筋把孩子帶好,教育好。給孩子理性的愛,不溺愛,不瘋狂。 做好這兩點,孩子肯定跟你親而不是跟老人。老人想溺愛都會被你的權威打回去!不過這兩點雖然少,做得好很難,不然為什么沒多少人最后堅持到把孩子帶到幼兒園!答案 5:
其實隔代親關鍵在老人....我媽媽沒見過孩子幾面,但是她就是疼的不行,打我的時候毫不手軟,但我閨女掉一滴眼淚,她就恨不得拿任何東西換回那滴淚....這其實對父母對孩子的管教上很不好...,答案 6:
距離產生美。答案 7:
自己的孩子怎么打罵就行,隔輩的就得防著他可以隨意打罵的父母,變成保護了答案 8:
因為父母年輕工作忙,孩子小時候都需要老人帶,接觸時間長了,自然特別親。答案 9:
其實我覺得很簡單 撇去成熟 責任感等問題 更多的還是相處的時間長短 年輕的時候 自己做父母 大多數還是在事業上升期 應該說賺錢是最重要的 精力被這方面占據更多一些 但是老了 很多都退休了 有更多的時間了 情感上也比較少寄托 有了第三代 根據中國的傳統模式 第三代大多數由外婆外公爺爺奶奶帶 相處時間長了 當然會比較親近 老人們的情感都寄托在了第三代身上 其實也真不是為了得到什么 總不會指望孫子孫女來養他們 只是一種情感寄托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過程 年輕時沒時間親近 年長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情感空缺 孩子是最好的充實了~~~下一篇:財神到底是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么看待一個親人的離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