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中國人普遍認為,內容不值錢,無論音樂、小說、新聞、電影、應用,只要可以很容易地免費獲得,都不值得為之付費。但如果你能提供獨特的用戶體驗,無論是起點的“等更”,還是移動的彩鈴或粉絲票選,都會有大量的用戶付費,后者一年收入220億元。另外,-s-ow的用戶在為什么東西付費?網游用戶在為什么東西付費?當內容轉化為某種獨特體驗,用戶的付費意愿就會快速上升。App Store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不流暢的體驗,尤其是支付環節,什么時候把這個環節的問題徹底解決(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甚至可能是禮品卡、充值卡的模式),用戶感覺不到支付過程的存在,只是點擊一下“Buy”那么簡單,我相信,為應用下載的便利性付費的用戶,會大幅增長。堅持認為付費模式不可能在中國成功的人,是因為他過于固守某種成見,或者缺乏創意。答案 2: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看到問題的本質。首先,內容的價值是什么?其次,用戶付費的動力是什么?搞清楚這兩點,答案相對就比較清楚了。我們首先來搞清楚用戶為什么不付費。無非是以下一些答案:1、付費項目價值低2、付費的內容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甚至免費獲得3、支付不便利4、需求不夠強烈(和第一點相關)相對應的要解決以上問題,就能夠增強用戶的付費意愿1、提升付費項目的價值2、通過產品的包裝、渠道的選擇、體驗的設計等,來提升付費內容的稀缺性,讓用戶從別的渠道不那么容易低成本獲得。拿歌曲下載為例,單曲很容易獲得,但是優質的PLAYLIST難以獲得;網站上容易獲得,手機、車載、機頂盒等渠道難以免費獲得。3、解決支付的便利性,在這方面便利性比安全性更重要。4、通過體驗的強化,應用場景的設計,來促進用戶需求的強化,比如被動式消費,比如社區化消費等等。因此,關鍵字問題在于如何平衡用戶的性價比,具體來說,可以參考一個公式來衡量——內容針對用戶的價值+該價值在某固定渠道的稀缺性>該內容和服務的價格+其他渠道獲取同等內容和服務的成本+支付成本(便利性和安全性)只要符合以上公式的,那么就完全可以收到錢。所以,并不是什么APPSTORE模式本身的問題,而是在于用戶性價比的平衡是否在中國這個環節下,在這一模式上能夠有保障。如果APPSTORE里的APP可以很容易獲得,越獄機器占比很大,-用戶占比很小,那么自然針對這一模式的環境基礎就不具備。答案 3: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 都存在愿意為內容付費和不愿意為內容付費的消費者.中國互聯網發展到現在, 已經不是"免費才能生存"的時代, 愿意為虛擬服務(包括電子內容)付費的消費群體已經在擴張. 而為內容付費之所以還不能發展, 其主要原因是支付方式的不便利導致的.在我的身邊就有不少人有這樣的言論:1. 我愿意付錢買電子-, 我知道有免費的(-的), 但是我沒那么多時間去找2. 我想花錢買為Kindle買正版電子書, 國內什么時候才有電子書店, 現在通過其他途徑找到的電子書要不質量差, 要不不完整, 浪費時間.當消費者免費獲得內容的時間成本高于買正版內容的金錢成本時, 都會選擇為內容付費.付費內容大有可為.答案 4:
首先,我不知道這個認為中國付費內容模式不會成功的“人們”有多少?其次,我來說說個人的看法。1、中國網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習慣免費和-的,這是人之常情。但不等于用戶不接受付費的內容或產品、服務。這主要取決于提供商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或服務。2、我是做網絡教育的,我們本質就是B2C,向用戶銷售在線的課程。可能我們公司目前還算不上成功,但也有了上億的營收和幾千萬的凈利潤,我們一樣會受到-的威脅,但我們在課件之外會為用戶提供一些其他的增值服務,讓用戶愿意為此付費。事實上,我們的ARPU還比較高,粗略估算可以達到600-700元。從這點上看,用戶是可以付費的。3、有人會說這是教育。對,用戶可能更愿意為了通過考試付費購買一些課程,我覺得這是原因之一,這也正說明了,如何投用戶所需的提供何種產品或服務是很重要的。另外,就如KESO所舉的那些例子也足以證明用戶是有付費意愿的。4、我覺得與其思考用戶付費內容模式會不會成功,不如思考你能提供何種產品服務才會讓用戶有意愿付費更來得實際一些。答案 5:
1. 沒有蘋果公布的數據,很難說app store在中國不能成功。從現在已知的各種數據看,app store在中國的發展勢頭相當不錯。2. app store不能算“付費閱讀”或者“內容付費”。總不能說我付費閱讀了《憤怒的小鳥》或者為《憤怒的小鳥》的內容付了費。從app store的銷售榜可以看得出,付費閱讀所占的比例還很小。3. 亞馬遜沒進入中國。在中國與之最接近的是漢王書城。漢王書城的下載榜在這里:book.-webook.cn/ranking...。排第一的《蝸居》,賣5元,瀏覽量10.5萬,下載量接近3.6萬,瀏覽下載比3:1,看上去還不錯。但從平臺看,很難說這是一個有希望的平臺。到排名30的書,瀏覽量就只有2000左右,第100位的書,瀏覽量只有不到300。報紙在上面的情況更慘,現在網站上已經不提供報紙的下載量了,去年底我統計過,賣得最好的報紙是-,每天大概能以0.2元的價格賣出50份左右。以app store和a-zon模式在中國的發展,短期內不看好“付費閱讀”模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付費閱讀”在中國也有收入不錯的情況。盛大文學號稱每年付費閱讀收入在1億以上,中移動的彩鈴、電子報,收入就更可觀了。簡單地說“付費閱讀”模式在中國不會成功,也過于武斷了。內容生產-傳播推廣-終端購買,目前中國還缺乏將這條產業鏈整合得比較好的模式。apple和a-zon經過多年運營,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群,而且這些用戶與平臺建立了很良好的支付信任關系,在這個基礎上,由硬件終端發起,以具有誠意的分賬比例整合產業鏈。目前中國還沒能找到這么順暢的產業鏈整合案例。答案 6:
的確很多國內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朋友這樣認為,早期我也沒想明白,不過現在越來越清楚了。不過我也不是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希望大家可以把票投給后面來回答的專家。首先得明白一點是(經濟學):大量免費內容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賣方市場。在任何一個聯網設備上消費內容,比如在iPad瀏覽、看-,通過iP-one播放音樂,在Kindle上閱讀等,其實消費者都有一個巨大的選擇市場,這個市場是整個互聯網上-的、免費的、可以幾乎不花成本就獲得的海量內容。消費者有巨大的選擇權,而海量的內容去爭奪的是消費者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所以海量內容沒有什么議價的權力。iTunes App Store 或 A-zon Kindle 都是通過和硬件捆綁,實現一個封閉市場,因此可以收上費來,但能達到龐大的硬件設備出貨量的廠商寥寥無幾。然后說到中國:專業化分工不夠發達,商務市場還沒有崛起。很多朋友看到美國的iTunes App Store 可以賣需要付費的小軟件, A-zon Kindle 賣書賣的也不錯,于是也想在中國做,但中國至少過去很多年的環境是和美國差很遠的,最大問題是商務市場發展程度很低。其實iTunes App Store 或 A-zon Kindle 里除了娛樂應用,很多的付費是購買真正能幫助解決商務問題的軟件和提供專業知識的圖書,這跟美國社會整體商業的發達有關,但這些在美國是高利潤市場的,在中國還是初級形態,還是非常小和細分的領域,在美國一個細分領域可以養飽幾家規模不小的公司,但在中國經常不行。這些市場包括比如金融、醫療、教育、企業管理等很多,其實隨著終端設備普及,這些領域的軟件和應用很快也會遷移到互聯網上。但是目前互聯網的主流市場還是娛樂,電子商務和團購等剛引發消費市場應用的普及,利潤更高的商務市場可能還有等些時候。通常新型產品的發展總是從大眾媒體到基礎通訊平臺,再到出現大型消費者網絡,最后才滲透到商務市場。不過問題的Tag是有“付費閱讀”,我認為閱讀的專業市場也是這個原因,因為中國勞動者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還不高,所以許多專業的必須學習的內容,還沒有必須購買的需求,就像專業化的軟件Mind Map就不普及一樣的道理。答案 7:
我認為內容付費模式在中國會成功。答案 8:
但是晉江模式成功了。itune和kindle限制在具體產品上,而這些產品的普及率可能低于預期,才是所謂付費難以成功的關鍵吧。答案 9:
我認為內容付費模式在中國會成功的,而且相信不會太遙遠。1. 內容付費模式的核心驅動,在于內容的吸引力,舉例說:免費游戲的付費玩家們算不算在為(游戲)內容付費?起點那么多會員算不算是在為內容付費?-增值業務的會員們算不算在為(增值)內容付費? 一言以蔽之,就是千金難買心頭好,關鍵在于你這個東西是不是用戶喜歡的。所以我認為這個命題沒必要太拘泥于一個形式和范圍,然后你可以發現,“為內容付費”其實是一個各個行業都已經或逐步在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起來的一個生態;2. 內容付費模式的主要條件,是針對目標用戶群來說合理的價格區間,正版和更高的品質在合理的價格之下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不過這條沒有第一條重要,亦即說,內容沒吸引力,再便宜也沒用,內容有吸引力,再貴一些問題也不大;3. 內容付費模式普及的必要催化劑,是方便快捷的付費方式,便捷的支付是流暢的購物體驗中的重要一環,這個問題上回望一下更早的幾年想必大家都深有體會,有時候不買一個東西不是因為不想要而是支付手段太麻煩,現在淘寶上買個東西還跑趟銀行轉賬的有幾個?同時這也是為什么要做淘寶一定要先有支付寶這個基礎工具作為支撐。.綜述之,我覺得“價格合理支付方便的有吸引力的內容”,是完全可以支撐起內容付費模式的。答案 10:
首先,百姓要手里有錢。其次,是觀念的改變,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答案 11:
已經有很多前輩回答了這個問題并且很全面,我還是要力挺一下內容付費模式,借用一下星爺的口吻:誰說內容付費就不能成功?!補充:一激動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回頭發現自己是從移動互聯網的角度思考問題的,姑且還是放在這里供大家參考吧,不過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的未來,答案還是有部分通用性,從另一方面考慮移動互聯網更是內容付費的生力軍。在現實種迅雷的收費模式、子彈飛的收費模式等等,也正說明內容的付費模式正重成長起來。首先:為什么人們認為內容付費不成功?1、慣性思維造成的:免費模式大行其道的原因,從google到-到各種超級公司大力鼓吹免費+廣告模式,讓大家以為免費才有市場。另外就是長期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好,免費和-非常有市場。但這兩個問題都是有區別的,現在成功的免費模式都是平臺級別的應用或者是基礎功能,這些東西有人免費就會很容易打倒競爭對手,所以免費是趨勢,而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我覺得在數字網絡時代,保護更容易而且成本降低后單價已經可以被用戶接受。2、不了解市場情況;除了大家熟知的彩鈴、音樂和各大收費閱讀平臺,還有很多免費小應用在默默賺錢,海量手機用戶是付費的主要群體,因為他們是中低端用戶,被那些熱衷于android和ios開發的人所忽視。3、收費渠道:沒有快捷、普及的收費渠道就沒有辦法形成上下游整個生態鏈條。現在不是沒有,而是被把持、被封閉、被腐敗了,大多數開發者很難利用起來。其次:內容付費怎么樣才能成功?要成功必須有成功的土壤,做好產品做好體驗做好用戶細分等等都是細節問題。1、收費渠道:要成功就要解決收費渠道問題,除了運營商渠道,希望還有其他第三方渠道,支付寶體驗不好移動用戶普及低,銀聯支付起步慢但如果-這塊潛力巨大,其他很多模式還在摸索發展,2、推廣渠道:有了收費渠道還要有推廣渠道,這個渠道最終形態取決于未來終端發展的情況和運營商的態度,我認為較理想的狀態是:形成幾大應用商店,也不能太多;運營商-推廣渠道,不要局限于在其體制下推廣,那么廣大wap站長的力量就會釋放出來。答案 12:
對于這個問題,只要舉一個反例就可以。在最最黑暗的中國移動夢網模式中,除去海量的被騙用戶,仍然有海量用戶是愿意付費的,只是這些用戶從來不被注意。所以,任何虛擬產品的收費,在中國都是可行的,但是,支付手段需要做到像被SP的騙子們騙一樣的方便,只要回復一下,就可以付費成功。而且,用戶是否愿意付費,也取決于你這個產品是否能夠讓用戶付費,網游的付費也不省心,要去街上買點卡,但是用戶就是愿意去,換了其它產品,真不一定。答案 13:
我認為內容付費是可以成功的,理由是我周圍有很多朋友在appstore上買軟件,一個月的花費從100RMB-100刀不等模式是否成功我覺得有3個主要要素,一是內容是否足夠優質,二是內容是否不存在免費取得的可能性,三是付費手段是否足夠方便。例子之一就是未-版的ip-one就必須在appstore購買,付費軟件,除非越獄,沒有免費取得的可能性。因此有一定數量的人選擇購買。反例之一是我購買了正版的win7,但過了不久就出現了大量的下載版,這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最后只好安慰自己,我購買的是知識產權。在對于知識產權的觀念還在緩慢建立中的中國社會,付費模式的實現手段是最重要的,比如我的一個設想是有網站提供許多質量高的正版音樂,并采用手機付費的方式,如果愿意購買就回-扣除N元等等,我想也是很好的付費模式。答案 14:
當付費購買的成本(價格和操作流程)低于使用-的成本(花費心思去找來安裝)付費購買的榮譽感(我用正版我光榮,支持杰出產品的作者)高于使用-的羞恥感(如果有的話...)的時候...付費就會順理成章了...個人經驗是-麻煩,正版光榮,愿意用錢給自己喜歡的產品-,就這么簡單...于是買了一大堆堆堆堆堆....答案 15:
內容付費模式會成功:1、我自己內心有付費的意愿(我是普通人)2、我曾經付費過,為我認為值得的內容(我是普通人)3、我知道我不付費看-是因為-獲取的便利超過支付的麻煩(我是普通人)4、等到有人/機構生產干貨,而當事者不自己首先認為自己不值一文,耐得住熬得起,就能守到足夠的用戶和利潤5、就像便宜貨和奢侈品都可以各自生長繁榮,付費和免費都有自己的陽光和土壤,區別在于時間的先后和地盤的大小而已答案 16:
apple store的平臺在國外已經相當成熟,基于那么大的用戶數量加上國外成熟的支付方式。在國內做收費平臺沒有強大的用戶群很難做起來,淘寶也是近兩年開始搞起來,-平臺,sdk開發,api接口都做的挺好。答案 17:
不是已經有很多成功的嗎?看什么內容范圍:-、-還有很多細分行業的資料網站,都是采用付費。現在的招聘求職都是對內容付費,佳緣網也可以看做是對內容的付費。答案 18:
中國有盛大文學。下面是盛大文學官網的一個介紹:cloudary.cn/introduc...抄一小段在這里:成立8年來,起點中文網誕生了諸多經典,在各大原創作品排行榜和整個市場份額中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并培養出了數萬簽約作家和一大批年薪百萬名家,形成了網絡職業作家這一全新職業群體。 所以,你的問題根本就不對。在中國,已經有內容付費模式成功的例子了。答案 19:
因為作為臭老九的中國知識分子大多還處在追求物質的階段。他們就算要做點精神消費,也是優先從-入手。擺脫了物質困局的這部分中國人對精神消費的需求量不大。一般國家是知識越多地位越高,收入越高,這一點在中國是不存在的,甚至是倒過來的。所以雖然中國人均gdp已經將近4000美元,但是從精神消費的視角來看,中國的人均gdp只有500美元。再過二三十年,付費內容消費市場也許會起來也說不定。答案 20:
1. 習慣了免費2. 消費習慣,特別是支付習慣,尤其是-支付習慣沒有普及答案 21:
我并不認為為內容付費在中國不會成功!只是從中國現在的情況來看,讓用戶為內容付費還有一段路要走,對用戶的行為和習慣的培養還需要時間。對于中國互聯網用戶來說,大多數人認為互聯網就是為免費而生的,沒有免費的互聯網,將不再是互聯網。就像有些人所宣稱的互聯網的精神就是共享和免費。但是就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互聯網將會影響到行業的發展,當所有人都能從互聯網上免費獲取到內容,而沒有人為內容付費,而且又沒有一種可以讓內容創造者獲取收益的商業模式的情況下,內容的創造者將會失去創造內容的動力。長久下去,將會沒有內容可以看!這樣的結果不管是對內容的發布者、創造者、獲取者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為內容付費這種模式,要在中國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對消費者意識的培養。而這種意識的養成也需要在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當中國大多數中低階層每天的收入不僅僅只能滿足于生活的需求之是,這種為內容付費的意識才可能被大多數人認同。所以,就短時間來看,為內容付費,在中國還不是那么現實(除非內容的定位就是高端人群。只要你的定價不太高,他們不會在意這點付出的),但是,并不是說它完全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答案 22:
有一點不知大家是否贊同,國人骨子有種蔑視知識分子的心態…覺得智力勞動不"值錢",第三產業沒有生產力…翻看論壇很多人對-文庫的評價,對于最為普通的大眾,這是一種潛意識…答案 23:
我覺得一定會成功。答案 24:
一定會成功,但是要在廣告模式不行的時候,時間點,個人估計在2012年之后.廣告催生免費模式。答案 25:
就大家都是“經濟人”的基礎來講,內容付費要成功就必須將價格降低:天平的兩端:1.付費價格2.尋找-的時間成本人人心里有桿秤,幾塊錢能買到自己幾小時都找不到的東西,自然就認了。答案 26:
如果服務也算一種內容的話,國內用戶的習慣還沒有完全建立,但是好像現在高端用戶(比如知呼現在用戶們)已經開始逐步建立這種習慣了,服務內容是否會被購買可能有兩個條件:1. 服務/內容是否足夠好2. 支付方法是否足夠方便。如果能滿足這些顯然付費會成功的!答案 27:
我覺得只要提供的內容有質量保證,價格不是太高就有機會。比如電子書市場,現在無論是新浪共享還是其他地方,下載的圖書質量都層次不齊。如果能有一個電子書商城,電子書內容、質量有保證,價格也不貴,我是很愿意去購買的。就運營來說,如果能擴充圖書量,加上長尾效應,肯定是有盈利空間的。答案 28:
性價比,看整體環境何時進步到愿意以金錢換時間即可解決這一問題答案 29:
付費模式遲早會成功,時間問題而已答案 30:
這個跟中國的國情有關,在中國上網的絕大部分是草根。還有在中國獲取內容很容易,中國的互聯網行情是免費先行。所以付費模式在中國將會任重而道遠。答案 31:
個人感覺,的確需要時間,我上大學的時候,幾乎所有互聯網產品都免費,我們甚至鉆研很多付費軟件的-之道作為興趣,那時候你要是學計算機的,又告訴別人你為什么軟件之類的付費,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到了現在,我覺得為我感興趣的內容做微支付完全可以啊,比如前些日子在PPTV看《觀音山》、《新少林寺》我各花了5元錢,我覺得挺好的,第一,在通脹如虎的年代里,這花銷真的不大,第二,內容真的很不錯,其實收費只要做好付費的策略,拿到真正吸引人的內容,完全可以收費,趨勢必然,時間而已答案 32:
從開源說起吧:“別人一開源,我們就自主研發!”,甚至還可以得國家重點計劃, 這就是中國現狀。答案 33:
我認為付費一定會成功,從-文庫事件可以看出原創作家維護自己權益的決心。造成了-4月底推出閱讀廣告植入模式,這個轉型成功在于三贏:作者、版權方、平臺。電子出版業隨著Ipad的出現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這個市場逐步擴大。現在手機內容訂閱市場就發展的很好,未來會更好,因為互聯在于移動,移動在于3G或更高的GG,呵呵。過程是漫長的,希望在前方。答案 34:
現在使用kindle 如果國內中文書我喜歡的有kindle版本,即使付費我愿意購買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免費資源 但是存在諸如排版問題 少章節 錯字等會讓人閱讀帶來很-煩的問題如果內容付費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我肯定希望 當時 價格和實體書的價格還是得有區別答案 35:
我相信市場總要走向正規free -rket will come答案 36:
粗略地看,用戶會為專有信息付費,而不會為公有信息付費,如果期待簡單加工公有信息來獲得信息收費往往得不償失,因此公有信息變成了-工具,從而吸引廣告來取得收益。如果出售的是專有信息,那么只要保障第一客戶需要,即客戶自己制作這些信息有成本,只要你能夠賣給更多人或者采用更先進的方法,那么久可以幫助客戶降低這個成本,因此客戶會需要,第二嘛就是要找到客戶并說服他使用你的服務了。答案 37:
如果只針對網民來說,很懸,如果把中國13億人都發展成網民然后大家都普及網絡方面的東西而且網上-rket做的夠便宜的話,那肯定會成功。歸根結底是不愿討論的問題:民眾方面的國情。。。答案 38:
這取決于內容的質量和目標受眾對內容的渴求程度,從某種程度來說-在中國已經成功采取內容付費模式了答案 39:
要有獨特性才行答案 40:
最重要的國民教育水平和整體收入水平。前者決定愿不愿意買,后者決定能不能買。至于產品質量,在國內那真是其次的因素。答案 41:
不會吧,看看微軟的軟件就知道了。答案 42:
價格超過購買能力,就永遠不會成功。中國的收入,美國的價格,也就部分米多的人會買吧。答案 43:
付費內容肯定可以,現在國內也有人在搞,只要你在網上找不到的,而客戶有需求的就可以提供付費,當然你不要想著去搞付費音樂,電影這些。答案 44:
我認為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價格方面,中國的電子產品相對于購買力普遍價格還是偏高。比如一個kindle dx在美國也就是幾天的工資,因此再花幾個美刀去買書不會覺得怎么。而在國內,如果一個Kindle不是3k多而是400rmb(美國人的400美金左右),那么再花個10塊20塊去買書也不會覺得什么。答案 45:
中國人對知識產產權的認識還不夠,國家立法也沒到這個程度。想達到西方社會對內容付費的認識還需要時間。但是可喜的是,很多人已經接受了APPstore等的付費方式。根本原因在于生活水平較低,物質層面達不到標準很難。答案 46:
在少一些流氓!答案 47:
個人認為,付費對于低端用戶來說,還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對于高端的用戶,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比如付費電影,能夠及時的提供高清的電影,而且價格是很便宜的,這樣還是深受很多用戶喜愛的。在今后,付費模式應該更容易接受,但是現在,比較適合的模式還是用戶免費,給內容提供方(版權公司)付費,然后從廣告中獲取利益。答案 48:
只要夠便宜,就會成功。下一篇:q+怎么沒消息了?WIN8的出現對他有影響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蘋果要推出 Cards 明信片設計、配送服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