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坦白的說,我不知道會有什么影響。 這事情現在看為時尚早,而且我對這事也沒啥了解,說會有什么影響,有點自欺欺人。 但是,我覺得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看這些事件,或者說,他們錯過了最有意思的地方,而把心思花在沒譜的事上了。 所以讓我走點題。 這個事,完全可以和前一段時間的 tea party 興起比照。更遠一些,和 Oba- 的競選來比照,因為這樣,我們就能看出來這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而是整個美國-的主戰場在發生變化。 這三個事給放在一起,有點突兀。畢竟這三個兒,有-黨的選舉策略,共和黨的草根運動,和現在還不明朗的民粹主義,有點不搭調。 要理解我的意思,先是關于美國黨派-的一點常識。 美國的-要義,首先是共和,然后才是-。 美國當年既沒有黨,也沒有-。后來是先有了黨派-,再才有了-選舉。美國的黨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的:To-s Jefferson 在 18 世紀末的第一次黨派革命,在國會里有了兩黨相爭;Andrew Jackson 在 1828 年的第二次黨派革命,只要投我的票就可以入黨,就有了民選。 (這里各位可以想像一下第一次-選舉的盛況:Jackson 入主白宮那天,興奮的選民沖進白宮祝賀,Jackson 的手下和朋友在他前面排出人墻,怕他這老硬漢被人群沖上來擠死。第一次民選也開了當選總統封官以犒賞相助者的傳統。) 所以美國的黨派-可以有兩個主戰場,一個是在普選,一個是在國會。 在本世紀的前幾年,自九一一以后,-主戰場可以說是在國會的。但是到 Oba- 的這次參選,就不一樣了。美國大選四年一次,加上中期選舉,就是兩年一次的普選,為什么這次不一樣了呢? 因為 Oba- 的這次參選,因為他的班底的創造性操作,帶出了一大批新選民。現在看這披新選民是否會成為一支長期存在的-力量還有點早(明年大選估計可見分曉,看來可能有點懸),如果是,這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 political realignment。這種 realignment 可不常來,一般是有大量的新選民加入,或倒戈(這種情況較少),才會出現,是政壇大事,平均 28 年一次,而 08 年大選距離 80 年的 Reagan revolution,正是 28 年。 (當然,Oba- 的革命性不只于此,一個長期看來可能更大的影響,是對競選資金方面的,只因他把水門事件以來的美國大選套路全然顛覆了,這個走題更遠了,不談) 有這個了,茶黨的興起,這次占領華爾街,與 Oba- 競選的關聯就清晰了:都是在普選層面的運動,而且動作之大,搶鏡頭之猛,近些年少見。 有了這三件事,我認為至少有一點是很明晰了:美國黨派-的主戰場,被普選搶了風頭。鑒于明年還是大選年,這風頭只能更盛。 那既然如此,又怎么樣呢? 比如,這是普選層的戰爭,而華爾街的管理,相關的法律/行政斗爭,那是國會層的事,這倆兒,現在還隔好幾條街呢。 你當然可以去臆測那些八桿子打不著的未來,但是,你會錯過真正的好戲。 普選和國會這兩個戰場有什么不同? 普選是理念的戰爭,國會是權力的戰爭。 理念,是非黑即白,是水火不容;權力,是利益相謀,是權衡妥協。 (當然,權力在美國表現為如此,是因為其國家政權運作的各種權力制衡體系造成的) 所以評說一個候選人有希望,是他勢頭很猛,但評說一個政客,是他老謀深算。 所以你看不管是茶黨還是現在鬧的,都是氣勢洶洶,一幅不妥協的樣子。但是茶黨的候選人上去了,還不妥協,就來了個借貨額度的鬧劇,兩黨都沒落下好處。因為,這不是華盛頓的規則。同樣,Oba- 上臺前叫著要清潔華府,讓說客滾蛋的 C-ange,但誰不知道讓華盛頓沒有說客,那不跟讓網上沒有-內容一樣? 那,現在看什么? 以美國的選舉體制,第三條道路是沒什么戲的,佩羅拿個十多個點的選票連個水花都沒看到。最終,新興派別是會被某個黨吸納的。現在看大部分人認為是-黨。 這就是看點。 普選是理念的戰爭,是非黑即白,是水火不容。 每個黨都有自己的理念,自己的 narrative (是,搞-也要能說出個事兒)。要吸納一個新派別進來,爭取一批新選民,就要對自己的理念作出調整,讓自己的理念保持自洽,保持完整度。要最大程度的吸納新選民,又不能因為理念的調整流失大量現有的選民,就算走,也是不-,不能讓他們投對手的票。 現在看來,過去三十年,共和黨的理念要更清晰完整,有自然明確的 narrative。-黨要差很多,基本是以問題為中心(issue-based),很散。按小 Bus- 的話,就是共和黨關心的是人,- 黨關心的是數字。很多時候,-黨得勝不是選民支持,而是大家無法接受共和黨了,想換換。所以過去 30 年算是共和黨的天下。 老實說,以「占領華爾街」這播人這么激進的主張,是個燙手的東西,看兩黨如何接招吧,不管是怎么收為己用還是扔給對手當-。 如果,如果,「占領華爾街」這播人成了派,像茶黨那樣,在國會有了人,請記得,這時候,他們的-訴求,就變成了相關黨派的一張牌。這張牌可以當成王牌去將軍,也可以兌子送掉,這,要看幾年后的-形勢。 那時候,看的就是各黨如何打這牌(當然,現在也在打,有心的話,這戲天天在唱)。 這就是黨派-,新議員上去了,卻好像沒自己什么事,最后還得妥協。事實上,為了將來連任,還就要妥協。而真正能成事的,還是那些老油條。比如當年 Lyndon Jo-nson 把 social security 這事作成了,就可見這人不愧是政壇一等一的好手,把各方的人都能安撫到,也不過于激怒對手。而 Clinton 讓他風風火火的老婆去搞醫改,只能一事無成。現在 Oba- 只能利用短暫的蜜月期-硬上-,事作成了,把對手也激怒了(如果 Edward Kennedy 沒出事,有這樣的老手幫他調和,可能會好很多) 各位看官,好戲就在眼前,味道如何,看你如何去品了。答案 2:
最大的影響也許是華爾街精英變得低言周,且更多人由投行轉向私募基金工作. 精英是這個時代的悲劇,他們成為了那些失敗者痛恨的對象答案 3:
下面是我的一些個人的看法了,供大家參考。 這次金融危機是自1933年大蕭條之后所面臨的最嚴重的一次,占領華爾街只不過是這一事件的一個民眾回應,反映的是民眾的呼聲:不公平的金融體系。華爾街金融巨頭所擁有的財富,和美國民眾所擁有的財富不正比例,失業率居高不下,各種形式的銀行產品面對質疑,而這次運動的涉及范圍之廣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次。 這揭示了一個現實:既現有的經濟體制極有可能面臨重大基礎結構性的調整,從目前各國和國際國幣組織如IMF所采取的措施來看,在體制-進行調整很難取得成效。世界銀行行長也說,這次可能面臨全球的經濟-。因此,占領華爾街將是一個-,在未來幾個月內,全球范圍的金融體制改革將被實行。而這次的動作幅度將非常巨大。答案 4:
我認為民眾參與的根源很明顯: 1、現有社會價值排序的不公平所導致,如為什么金融從業人士可以獲得更多的分配,但這個價值排序是資本主義的核心,想改變這種不公,就需要改變資本主義。那是什么?社會主義? 2、分配規則與各階層從業者,特別是底層從業者需求現狀的矛盾。 至于更深層次的黨派-原因,不同角度來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理解。答案 5:
過幾個月他們可以用選票說事了。 接著金融體制改革,你可以說這是資本家的把戲,但這些把戲的確又和以往每次危機一樣將美國經濟帶出低谷。 不管怎么說,現在的美國人民依然過著物質豐富的生活。答案 6:
自從有了利息和金融衍生品,世界就再難安生了。龐大的被忽悠或者被利用起來的資金,就像--一樣橫沖直撞,本就不合理的經濟結構被左沖右突的傷痕更多,這一塊肥大,那一塊貧瘠的......看起來是引擎,其實是殺人的刀答案 7:
有什么影響不知道。但占領華爾街與挪威慘劇、倫敦暴亂實為一奶同胞,皆因經濟危機和干預主義(或福利主義)而起,也必為干預主義和福利主義所累。 美債危機其實是次貸危機的延續,政府-、量化寬松,-經濟,只會令危機滑的更深更遠。而去年通過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及未能通過的醫改法案都昭示著干預主義和福利主義的抬頭,都是-政府對憲法的踐踏。 現如今占領華爾街只能說是一幫烏合之眾的集體狂歡,金融資本家成了大政府的替罪羊。可怕的是,民眾的大部分訴求是尋求政府干預,苛求政府救濟,這和傳統的美國夢是相背離的。想象下,一個糟糕的政策導致的危機,現在卻寄望于更糟糕的政策來救民于水火,荒謬之極! 對-和美聯儲來說,這是好事,可趁機壓壓共和黨的勢頭。有人希望產生一支與茶黨相抗衡的-力量也不是癡人說夢。如果,今日的占領華爾街為明日的大政府主義開道,只能說這是一杯具。貪婪不可怕,可怕的是妄圖不勞而獲,后者導致的悲劇尚歷歷在目,可憐的人又不長記性鳥。答案 8:
影響不好說,我最近特意關注了一下。 可以從幾個角度關注: 參與者的主張,起初他們只是知道要反對的一些現象,進而開始討論他們想要什么。這其中有一些知識分子的參與,比如學者Bill McKibben ,記者和作家Naomi Kle--in , 哲學家Slavoj Zizek , 經濟學家Stiglitz等。(11月的《全球商業經典》有做赴美采訪,同時報道提到上述幾個學者的大概觀點)。 國內學者汪丁丁和謝國忠都從財富分配的角度談過,可以看看他們最近的文章。 參與者的組織方式,無疑會在主要發達國家-類似組織形式的活動。還有互聯網在其中起到的組織作用,未來經濟、社會和-活動的運行邏輯可能是部落化的,我們從這次運動中看到端倪。 未直接參與但發布言論的各方聲音,比如索羅斯、博隆伯格等,都非常有意思。答案 9:
不要以-媒體新聞去想,不要以國內的類似的事件去想。答案 10:
08金融危機來說,那年全美企業大多減少分紅,大幅裁員,然而華爾街卻大肆分紅,并且從-政府的政策搶到好處。占領華爾街事件,和 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提案或許有關聯(可研究下兩事件的時間先后順序)。或許,-政府想用人民幣匯率問題做文章,指望把民眾的焦點從華爾街轉到人民幣匯率上。md,美國佬太懶了,失業率那么高,太過分了。答案 11:
-媒體對于外國東西了解太少,每次的報道都感覺很可笑,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思維去看待外國的事情,其實基本上都是錯誤的。下一篇:眾多團購網站中,哪家網站的團購形式最值得稱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在創業團隊中,怎么判斷自己適合不適合這個團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