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感謝 @大Joy 和 @胡維 的邀請,正好前兩天和胡維聊到了這個話題,特此應邀作答。 蘋果的代工廠給當地環境帶來威脅和破壞,正如很多朋友所指出的,這是多方因素導致的。 就其根本而言,這是工廠所在地對環境污染和勞工保護的容忍度太高所致,再往上追溯,則是政府不作為,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結果。而政府的失職和不作為,與政府的行為難以得到公眾的有效監督有著直接關系。與此同時,不獨立不自由的媒體,則無法發揮代替公眾行使監督權的作用。 有朋友說,這是工廠利潤太低的結果。事實上,這本質上和利潤沒有關系。試想,前些年由于鋼鐵供應緊張而在各地興起的鋼鐵廠,還有屢屢傳出-死人的煤礦,哪個不是賺得盆滿缽滿?哪個老板不是穿金戴銀?究其根本,多高的利潤,都無法阻擋企業主對環境和-的漠視。如果所有的企業必須付出環境保護成本和勞工保護成本,并且若不付出這個成本就根本不能開張營業,那么,下游廠商必然會接受這些成本,消費者也必然會接受這個成本。 華爾街日報 2007 年曾有一篇報道,對-制造的原料進行了- [1]。那些飾品制造商稱,可以不用鉛,改用鋅,但價格就會更貴。猜一猜誰更愿意承擔這個高昂價格?歐美廠商還是-廠商?事實上,歐美廠商也不愿意承擔這個高成本,除非被媒體曝出他們的商品對消費者有害,甚至被提起公訴。舉個例子,2009 年鬧出的 Marvel 在-產的玩具含鉛事件,由于美國媒體密集報道了該類玩具對兒童身體有害,導致 Marvel 不得不道歉,回收所有相關的玩具,并承諾改變。 整個商業社會,唯一能兜底的,就是法律的完善和執行力。 而法律法規不完善,是立法者沒有成為公眾的有效代表。法律法規執行不力,則是執法者沒有得到有效的公眾監督。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則是工人無法組成獨立工會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不過,話題回到蘋果身上來。上面只是講了代工廠對環境和工人的保護差,根子在哪里。但是,一個問題的解決,并不是抓住根子才能搞定。否則大家就永遠在一個惡性循環里輪回。 蘋果有沒有義務?有。蘋果有沒有責任?有。這不是 duty,不是 obligation,是 responsibility。而事實上,對于蘋果這樣的巨型企業來說,responsibility 是要放大的,甚至要放大到 obligation 的層面。 根據蘋果剛剛發布的 2011 財年財報,這家公司年收入 1082.5 億美元,毛利率 40.5%。如此高的利潤空間,是能夠讓這家公司可以犧牲一點利潤,讓代工廠可以提高成本的。 當然,如果蘋果成本提高了,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會導致銷售下滑。如果不轉嫁,會導致利潤率下滑。利潤率下滑,會讓投資者不爽。但,這時候,就是媒體和 NGO 發揮力量的時候了,媒體和 NGO 可以高喊:你們這些投資者簡直是惡魔,為了高收益,而不顧那些在毒空氣中殘喘的老人和孩子。 一家大公司,對社會帶來大影響力,就必須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這是躲不掉的。如若不然,蘋果也不會在其官方首頁下面赫然將 Environment 列為一個重要鏈接 [2]。 同樣的例子,是星巴克。星巴克很早就加入了公平貿易計劃(Fair Trade)[3],該計劃是讓大型跨國企業承擔起責任,去為他們供應原料的發展-家勞工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幫助,這其中還包括不壓價。大型跨國公司完全可以說,我買你咖啡豆,你種植咖啡豆,你們勞動力便宜,我該給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完全市場定價,至于你們之間是否惡性競爭,你們是否有充足的環境和勞工保護措施,我不管。但現在,星巴克購買咖啡豆的價格,甚至比咖啡豆在當地銷售的價格還高,因為星巴克得考慮到其他成本——它得考慮到咖啡農的生存環境,考慮到咖啡農能否得到好的勞動保護,甚至考慮到咖啡農使用的肥料是否合規,并且,它要為如上這些考慮付出成本。[4] 這正是蜘蛛俠里那句后來成為美國社會經典引語的話:Greater power comes wit- greater responsibility. 補充—— @Ratoo 在評論中,對 Fair Trade 提出了很好的質疑。歡迎移步去查看 @紙壽司 在問題《Fair Trade 在-發展前景如何?》下的回答(z-i-u/question...)。我的看法是,任何一個旨在幫助發展-家的運動/項目,總會帶來矯枉過正、甚至打著這個大旗來擠壓競爭對手的情況。但,這不正是這種運動/項目的目標之一嗎?讓某些個人/機構/公司,因為采取了更符合道德觀(et-ical)的行為,而獲得道德制高點,從而迫使市場上的其他競爭者不得不接受更高的標準。Fair Trade 本身的確帶來了新的弊病,這個很值得我們去花時間討論如何改進,甚至提出新的取代方案,但至少,大企業必須承擔大社會責任,這個思路是不變的。 @Raymond Wang 也在評論中提到—— 要考慮到跨國公司和供應商的力量對比,有所區分,控制力越強的、議價能力越強的情況下,跨國公司需要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越大。 這一點,我非常之認同。 最后補充一下,曾經長期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CindySSS 同學,在另一個問題中的回答非常精彩,推薦大家一讀—— 為什么蘋果出了上游企業員工危險環境作業的事情,依然一點兒都沒影響它的品牌,沒引起群體性反響,沒人指責它或者喬同志呢?z-i-u/question... [1] 華爾街日報:《電子垃圾的全球路線圖》cn.wsj/gb/200707... [2] Apple: Apple and t-e Environmentapple/environm... [3] Wikipedia: Fair Tradeen.-.org/wiki... [4] Starbucks: Reponsibly Grown Coffee starbucks/responsi...答案 2:
從法理上來說,是不是當地的政府部門和環境監管部門要負主要責任,大家都是獨立的公司,跟蘋果什么關系都沒有。 從情理上來說,你可以說蘋果是個大公司,要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國內媒體知道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所以你就看了現在的結果。答案 3:
不妨想想幫納粹建毒氣室的供貨商有沒有責任?幫XX建GFW的思科有沒有責任? 和上面的問題類似,判斷蘋果在環境污染和奴役工人問題上的責任,首先要看蘋果事先是否知情,以及知情后是否采取過必要措施。 蘋果壓價之狠是出了名的,不了解生產每個環節的詳細支出,根本不可能,所以員工能拿到多少錢,環境治理上投多少錢,蘋果比誰都清楚。至于事發后蘋果雖然表過態,但都是官面文章,鮮有實際舉措。 在話語權上,蘋果處于絕對強勢地位,很多零部件的訂單占市場份額的50%以上。對供應商而言,失去蘋果的訂單,就等于是滅頂之災。蘋果換個供應商很容易,但對供應商而言,生產線,員工等大多是硬投入,所以完全沒有和蘋果議價的立場。政府方面看似強勢,其實最弱勢。-引資和解決就業壓力巨大,別說蘋果了,富士康要在內地開個廠,哪個省不是省長級別的去拉的。 二戰結束時,某部隊俘虜了一伙敵軍,向上級報告后,上級依然只給他們原來的口糧(上級不缺口糧),不久后,戰俘都而死,你說是誰的責任 (相比于其他人的答案,我花了很大篇幅討論蘋果在話語權上的地位,目的正在與此,蘋果的絕對強勢地位使得其和供貨商之間的關系已經有點類似于軍隊里上級對下級的關系了。當然這里的供貨商不包括三星那樣的有技術、專利支撐的議價能力的,這些也沒有爆過類似丑聞)答案 4:
蘋果和代工廠是商業合作的關系,代工廠的問題,跟蘋果有一毛錢關系?
這東西得就事論事,不能說誰出名誰負責啊。。。
答案 5:
上周我去侄女家玩,一到就開始玩我的-,她很喜歡寶石迷陣和iSlas-. 而侄女家附近一家工廠,最近停工了,代工iP-one的機身,從08年開始,小區的居民發現工廠晚上會排放異味的氣體。小區的居民不停的向工廠、環境部門反映。直到今年才有成效,終于停工了。 嚴重污染,受害最嚴重的就是:制造工人、附近的社區(包括人和自然) 責任重與輕,依次如下:工廠
當地的環境監管部門,在這幾年當中,失職和不作為
工會,如果有的話,工會沒有維護工人的利益,會費都白交了
蘋果供應鏈管理
在一個GDP和創匯為第一要務的地區,為了多吸引一點投資,多產出 點稅收,犧牲幾個社區又算得了什么。 而這一切,是正在玩耍的孩子所不知道的。答案 6:
我在這道題中的回答,不知道能不能搬過來。 z-i-u/question...答案 7:
制度 蘋果當然有責任,蘋果對產業鏈的責任就和食物鏈頂端的人對生物圈的責任一樣答案 8:
首先這個問題主要是供應商的問題,蘋果不承擔主要責任。 其次,我見過大的跨國公司的采購部門和流程對供應商都應該有一套完整的審核機制,這其中會包括供應商的CSR部分,比如供應商的環境保護、不得雇用童工、最低工資標準……等等很多內容。而且,在實際工作中,采購人員會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這些內容是否符合要求。 所以,如果蘋果的供應商中確實存在環境污染問題的話,只能說蘋果在采購流程中存在問題,有可能是規則制定忽略了CSR這部分,有可能是實際工作中,采購人員督導不到位造成的。 同時,還要看這種污染環境的問題是否普遍存在于蘋果的供應商中如果普遍存在,那蘋果公司的在采購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比較大;如果是個別供應商行為,那可能是蘋果負責采購的人員存在個體的工作問題。 當然,我本身不懂法律,我只是根據我所了解的跨國公司的采購方式作出判斷的。答案 9:
監管部門,供應商自身和蘋果都應該為之負責。 但是從現狀考慮,最有能力改變這種行為的卻是蘋果。蘋果在自己的官方供應商守則中也明確表明了供應商在環境保護和勞工安全方面的責任,因此按照蘋果自己的要求來看,蘋果也是失職的。答案 10:
應該從獲得可信的其它品牌的類似數據之后再評判。否則,強求一個企業負起過多的責任,如果這個企業因此被淘汰了,對環境也沒有任何幫助。 @黃繼新 的角度很好,但是我還是認為,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可以」但不是「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兩個角度的高度不同,但都可以是合理的(這點 @黃繼新 本身也有論述)。也許這就是這個問題本身的問題。答案 11:
如果你無視公正和正義 ,再無視下法律法規,你可以制定一條專門針對蘋果的懲罰措施。 它絕對逃不掉 —— 這叫惡意攻擊。 否則,無論你從什么角度,都不能評判蘋果的責任。 簡單, 首先,不是蘋果污染的環境和造-身傷害。 其次,蘋果完善的競標機制帶動下,只有最安全,最環保,最便宜,質量最好的供應商才會被選中。 如果你說這些供應商嚴重污染環境、造-身傷害等。 那我會氣氛的問你,這些供應商的負責人都是-的杰出人物?。?!-的形象?。。? 請問-你是否再說“-人都是說謊者?” 這種抨擊無論怎么看 都回不攻自破的?。。? 如果某一部份工供應商,違反了競標合同,惡意壓價等。那你為什么不追究他們的責任? 或者說 你這些也是你雇傭的-,惡意抹黑-對外形象,想要栽贓陷害蘋果公司?答案 12:
你可以調查下蘋果殺上游制造商價格殺得有多狠,以及它的利潤有多高,從而得出它有多喪盡天良的結論。下一篇:知乎上心理學話題很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起草協議/合同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