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知乎和他的爸爸Quora相比主要的區別在于:1)知乎雖然學習Quora,但是慢慢地會成為另外一個-知道,只是增加了一些社會化特性的-知道而已。2)Quora更關注提問的質量,而且wiki的協作性十足,我在Quora上提問,有人會幫忙修改上下文(標簽),單詞拼寫錯誤,提醒問題的描述的正確性等等。盡管這些功能知乎上都有,但是整個社區缺少這種文化。3)知乎上更加關注的是答案,喜歡蓋樓(為了賺邀請碼?),而不是保證已有問題和答案的質量,這個估計和中國人的習慣有關。所以,研究本土用戶的行為模式,給予正確的引導才能體現核心競爭力。答案 2:
這都是用戶量增大的必然趨勢,五花八門,各種喜好的用戶出現了。你說的這樣情況,都對灌水始終有著濃厚興趣的人。只要可以發布文字在上面,他們就可以灌水蓋樓,當這些東西到淹沒了了你的首頁,就會產生現在的感覺。我覺得需要官方引導用戶如何來使用知乎,還有創始人的初衷到底把知乎的定位是怎么樣的應該明確給每一個新加入的用戶。還有每一個人都應該想一想來到知乎到底要干什么(娛樂、求知?灌水?學習,蓋樓。搗亂等等)其實蓋樓,跟帖,應該去更合適的網站。答案 3:
知乎與論壇的根本差異在于內容質量控制上。論壇在內容質量控制手段相對比較薄弱,所以容易造成灌水、搗亂等現象,導致高質量用戶流失,而高質量用戶的流失又造成內容質量再次下降,進入惡性循環。而知乎目前已采取了以下手段來控制內容的質量:希望邀請高質量用戶,以邀請碼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用戶的質量;
希望提高內容質量,提供了問題重定向,比較好的問題相關性搜索,盡量避免重復問題。對答案的頂、踩、感謝和沒幫助的認定,也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答案的質量。
用戶行為的監督,問題以Wiki的形式維護,即大家都能修改,好的行為會得到回報,如獲得更多邀請碼,或許未來會有更多好處。
這些都是一般性的論壇所不擅長的。所以知乎將來會不會成為“論壇”或“Baidu知道”,就要看以上內容控制的手段是否能夠有效的執行和起到作用,以及未來會不會推出更佳行之有效的手段來培養用戶的Wiki精神,發揚Wiki文化,組織大家一起把內容維護好,這是知乎與Quora根本差距。關于知乎與Quora請參考“張祖良”的答案,分析很透徹。答案 4:
1、知乎有SNS的特質在里面,大家能夠看到的信息是自己關注的。因而,應該正確引導新用戶,建立自己的關注點(社交圈)。2、放緩擴大用戶的速度。一個良性的環境,-具有自我矯正功能,就像吃壞肚子了輕微腹瀉下,身體就干凈了。但是如果同時吃壞大量的東西,自我就沒有辦法控制,需要外界宏觀調控。是藥三分毒,宏觀調控對于環境本身的作用有利有弊。所以還是傾向于讓知乎自我平衡。因而,應該將新用戶的量保持在適當的范圍,使得知乎內容的自我平衡機制能夠生效。答案 5:
1)先回答問題本身再拓展:如果引導不好,完全有可能。但目前只是初期,還不能下定論。2)我看到回答里有兩種對立的聲音,一種是:干脆變成論壇好了;另一種是:強調論壇如何的亂,不好。首先對后者,我覺得沒必要妖魔化論壇。先表態,我不習慣泡論壇,比較能理解持這種觀點的人。但,一部分人不需要不代表不好,恰恰相反論壇的活躍表明了有需求。而對前者,因為定位不同,變成論壇某種意義上就是知乎模式的失敗。而且論壇多的是,何必再費勁弄一個?3)論壇跟知乎定位差別較大,打個比方,論壇可以比作一群志同道合者的聯歡,有內容固然好,但冷清更難受,為了保持熱鬧,無意義的廢話也是允許甚至鼓勵的,所以論壇的機制本身對灌水是容忍乃至隱約鼓勵的;知乎這一類的更像稍顯嚴肅的頭腦風暴式討論,多元觀點固然是歡迎的,但對質量有所要求,如果實在沒內容,寧可忍受思考時的沉默。前者很多時候講參與度、熱度;后者我想第一位應該是內容質量,也追求熱度但要避免質量被稀釋。不過二者也有模糊的中間地帶。論壇實際上也有各種鼓勵高質量內容的措施,只是灌水成本低,重復操作仍能獲利,所以仍然存在;而知乎難題則在于如何判定和懲罰灌水(或類似性質行為),過嚴則挫傷積極性。這里建議加大WIKI協作性,由用戶判定。4)一個社區的表現,受社區規則和社區里人們的行為習慣影響。因為后者的存在,所以同一套規則在不同地方表現出來都會不同。但長遠而言,還是前者決定的,因為后者最終受前者影響,一旦社區形成了一種自覺的氛圍,新來者也會受這種氛圍影響的。有兩點應該強調的:規則應該因地制宜,最起碼要通過獎懲體驗出對行為的鼓勵與排斥;新來者的量要嚴格控制,保持總是能把新來者吸收為穩定成員。5)最后,一些實現細節同樣重要。譬如因為有自動保存的存在,我才有耐性敲這么多文字,并且成文后能檢查并刪除大量廢話(雖然仍然啰嗦),缺少貼心功能的支持,很容易打擊“良幣”們的積極性。P.S.我也在學習著使用知乎,不知我的回答算詳細還是~~廢話多???答案 6:
我的感覺也是越來越論壇化了,前期進入的用戶沒有形成良好的規則,后續進入的會繼續這種氛圍,到時候數據量越來越龐大,如何篩選?亂已成而后治,難!建議先從篩選好問題出發,順藤摸瓜清理垃圾。應該增加問題本身的-機制,如果一個問題被大家踩的太多,系統應當刪除,同時減低提問者在本站的威望值,以此作為約束。答案 7:
如果缺乏高質素的問答,就有可能變成論壇。知乎是社交型的問答網站,問題容易擴散,所以應該容易獲得更為專業的問答。只要知乎能吸入社會大眾參與,其問答的質素就肯定高。答案 8:
這是知乎現階段發展的必然的,他需要更多的用戶活躍起來,深深的習慣登錄這里,然則他不會怎么去控制討論,盡管有許多重復性,也許以后他會有許多信息篩選機制,讓這里顯得更加專業?;钴S度與質量似乎就是一種矛盾。他現在有變成散漫的論壇的趨勢,但是絕對不會。答案 9:
不要一味的追尋答案~(搞邀請碼),答案驅動型 國人的通病。這樣肯定變成一個論壇。關鍵是提高問題的質量,大家應該先學會提問。高質量的問題才有高質量的答案。答案 10:
能不能引入一個機制:問題也能被“反對”。而且,當問題或者答案被反對的票數達到一定限度的時候,該問題和答案自動被屏蔽或者刪除,以起到全民監督的作用...答案 11:
問答平臺加入社交屬性是為了擁有更優質的答案,但反過來這樣的平臺也要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也就是一部分娛樂需求。因為用戶是在空閑時段來到知乎那么只能有三個目的: >有問題的不到解答,求助于眾網友
在關注的領域收獲幫助別人的快樂,在大家頭腦風暴中提升自己
在知乎中建立起了志同道合的圈子,-和朋友們互動
下一篇:姚晨在新浪微博這么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知乎會不會出現問題多答案少的局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